1.美元的含金量

2.1946年,萧劲光给毛主席提了个建议,2年后,给粟裕帮了大忙

3.美元的收藏价值

4.汪伪时期100元能买什么

美元的含金量

1946年美金价值_1947年美金价值

在1792年,美元采用了金银复本位制,按照当年颁布的铸币法案,一美元折合371.25格令(24.057克)纯银或24.75格令(1.6038)克纯金。直到1873年。而一美元价值的24.057克白银,即大约相等于一枚西班牙银圆。因美国政府甚少铸造一美元的硬币,因此在南北战争前,西班牙银圆一直是美国主要流通的货币之一,美国各官、私银行亦多以西班牙银圆作储备,美国人大多用钞票兑换西班牙银圆。

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上任后,美国货币采用了“金本位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各国停止了黄金的进出口,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在金本位制度后期,美元含金量为1.50466克。1934年1月31日,一美元含金量被规定为13.714格令(合0.888671克)。黄金官价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到1934年美元贬值,美国政府将1922年以前版的各种券类钞票逐渐收回。贬值后的美元不能兑现,仅外国中央银行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1946年12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公布美元含金量为0.88867克。以后,由于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导致通货膨胀严重,美元危机加深。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并且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为克服国际金融市场混乱的状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再磋商,最终于1971年12月达成“史密森学会协议”。其主要内容有:美元对黄金贬值7.89%,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美元含金量贬为0.818513克,对“特别提款权”比价由原来的1:1贬至1.08571美元等于1“特别提款权”。然而,这些措施也未能阻止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和美元危机的恶化。

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贬值10%,含金量减为0.73662克,黄金官价每盎司提高到42.22美元。对特别提款权比价贬至1.20635美元等于1 “特别提款权”。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美元汇价走向浮动。至此美元不再有法定含金量。

1946年,萧劲光给毛主席提了个建议,2年后,给粟裕帮了大忙

1946年8月,在大连街头出现了3张陌生面孔。

这3个人,既不去海边踏浪,也不去山间漫步,却一个劲地在日寇遗留下的旧工厂里转悠。

3人中为首的一位,生了一张国字脸,眼睛虽然不大,却是炯炯有神。

这个人,就是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参谋长的萧劲光。

对史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1946年上半年,正是解放军在东北最艰难的日子。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为了抢占东北这个宝贵的工业基地,调兵遣将,可算是下了血本——

新一军、新六军,五大主力来了俩,十三军、七十一军,也是的嫡系精锐,武装到了牙齿;

杜聿明、廖耀湘、孙立人、郑洞国......在抗战中打过硬仗、恶仗的国军名将纷纷北上,肩膀上的金星、胸脯前的勋章,简直闪瞎人眼;

在后方,美国人的飞机大炮、、罐头面粉,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国军吃得饱、穿得暖,坐在卡车上,追逐着靠两条腿纵横穿插的解放军,心中毫无波澜,甚至有些想笑;

......

因此,从1946年上半年起,解放军在东北不断收缩,而国军步步紧逼,锦州、本溪、四平、长春......一个个军事要冲纷纷被国军占据。

一连串的胜利,让国军将领们心情大好。1946年5月30日,当飞抵长春,询问解放军之战力战术,与江西时代有无进步时,这些名将们纷纷表示: 解放军不过尔尔,没啥实力!

战事不利,身负重任的萧劲光为何会偷偷出现在大连呢?

实际上,虽然国军在东北耀武扬威,远在延安的却没太当回事。

早在1945年11月,面对国民党加速调兵遣将,以及苏联与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态度暧昧不清的现状,延安已经及时转变了部署,命令在东北的解放军:

与此同时,解放军大步向中小城镇和乡村迈进,开辟出了广大的根据地,为日后的反攻积蓄力量。

所谓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就是这么回事。

但他心里十分清楚,国民党这只纸老虎,嘴里的獠牙可是货真价实,闹得不好,是要吃人的。

纵使骁勇如武松,面对老虎时也有根哨棒傍身,但当时的解放军,打老虎的家什着实不太够用。

根据史料显示,解放军的装备水平虽然较抗战期间有所进步,但总体看来,还是捉襟见肘得很——

1946年初,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为31万9千余人,可所有的长短加在一起,不过13万4千余支,平均2.5个人才有1支枪。

像火炮这种“奢侈品”,更是稀缺——整个东北民主联军,大小口径的火炮全算上,不过1400余门而已。

相较之下,当时国民党第十三军一个营的武器装备,就比东北民主联军的一个团还要富裕,所装备的美式迫击炮,居然能发射——这种稀罕物件,别说是普通官兵,就连都没见过。

十三军尚且如此,国民党“五大主力”的装备水平更是可想而知。

武器装备的高下,虽然不能改变天下大势,但对战斗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1946年2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第四纵队,在辽河南边一个叫沙岭村的地方,咬住了新六军第22师66团的2个营,以及师直属机炮营、教导营,一共2000多人。

所谓“纵队”,是军一级的编制,就算不能全部展开,收拾这2000多人的小股部队,也基本上等于狮子搏兔,让人颇有“杀鸡焉用牛刀”之感慨。

然而,这次战斗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战斗打响之后,解放军战士轮番向沙岭村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势,但新六区2000余人,却凭借凶猛的火力,把沙岭村守得如同一块礁石,硬是让人无处下口。

两天三夜之后,三纵、四纵的伤亡已经达到2000余人,同时,新六军的援军也开始向这一地区靠拢,无奈之下,解放军只得撤退。

“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 ,可以看出,这次战斗,着实让解放军官兵心塞得很。

正因如此,在1946年5月3日,给东北民主联军***、彭真发去密电,要求他们:

可见,在的思路中,这三个“必须”,正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

按照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先后在珲春、哈尔滨、鸡西等地建立了兵工厂,给前线将士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这些兵工厂的位置着实偏远,加上东北交通线绝大部分被国军占据,武器的转运就成了大问题。

因此,1946年7月,在东北局召开扩大会议时,萧劲光接受了一项机密任务: 在“南满”——也就是东北南部地区——建立新的兵工厂。

接手这一任务后,萧劲光第一个便想到了大连。

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当时的大连处于苏联实际管辖之下,虽然囿于国民政府的合法地位,苏联不能堂而皇之援助解放军,但却可以在暗地里进行支持。

在苏联的控制下,大连属于自由港口,运输、贸易等行为不受国民政府控制,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天津、上海,甚至香港、朝鲜等地运进原材料。

此外,大连还有着极为强大的工业基础——

在日寇占据时期,大连是东北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大连有2000余家工厂,覆盖钢铁、化工、机械等多个行业,都是兵工生产的重要门类。

从这些条件来看,将兵工厂设在大连,基本上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在到达大连之前,萧劲光仍然存着个疑影——

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苏军是著名的“拆迁大队”,在击败德国之后,在德国搞了三年大拆迁,几乎把半个德国搬回了家。

而当苏军击败日本关东军,进入东北之后,更是把这种掘地三尺的“拆迁精神”发挥到了极点。

根据当时日方的档案记载,在1945年8月到1946年5月期间,不到一年的时间,苏联从东北运走的各类物资、设备、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就高达53.4亿日元(旧币),折合美金13.6亿元。

而像涉及钢铁、燃料等重要行业的工厂,更是被苏军拆卸一空,就差把盖厂房的砖头带走了。

因此,当时的大连究竟还有多少生产能力,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抵达大连之后,萧劲光一方面联络大连地区党的负责人,摸清情况,一方面实地考察了大连的各个工厂,一番忙活下来,结果基本算是喜大于优——

虽然经过苏军的折腾,大连的工业基础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但与东北其他城市相比,大连的工厂保存得还算相对完好,2000余家工厂,有300余家已经正常开工。

更重要的是,在日军投降后,这里遗留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在这里创办兵工厂,能够省下大量培训工人的时间。

于是,萧劲光向中央发电,建议在大连建立兵工厂,随后,在1946年9月底,中央向各个解放区发出指示,要求“派出干部,并携带部分资本”,到大连开办兵工厂,以保障各解放区的供应。

对于中央的指示,响应最为积极的是华东局。

从1946年夏天开始,华东解放区便是重点进攻的区域之一,在这一区域,投放了近50万的兵力,虽然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作战机智顽强,但由于缺少重火力支援,仗打的分外艰苦。

因此,当中央下达指示后,华东局副书记、山东野战军司令陈毅便找到时任华东局财委副书记朱毅,安排他带领60余名干部和大量资金,到大连筹建兵工厂。

临行前,陈毅不失风趣地叮嘱道:

面对陈毅的嘱托,朱毅拍了胸脯:“保证完成任务!”

到达大连之后,朱毅等人便与东北局以及其他解放区前来的干部一起,开始了紧张而艰难的筹建工作。

在整个筹建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与苏军的交涉。

正如前文所述,当时大连的工业,都在苏军的管辖之下,其中许多工厂,都关系着军工厂能否正常运行。苏军将这些工厂看得如同宝贝一般,决不肯轻易地交出来。

当时, 刘亚楼将军 正在大连负责与苏军的联络工作,在他的牵线搭桥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多轮交涉,1947年7月,苏军终于同意将 满洲化学、大华炼钢、大连汽锅 等6家工厂交予我方。

这6家工厂与 负责炮弹研制的裕华工厂、负责引信生产的宏昌工厂 一起,组成了一个全新企业,起名为大连建新公司,由朱毅担任总经理,拥有员工2000余人。自此,一个前所未有的兵工联合体就此建成。

摊子支起来了,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投产,供应前线。

然而,当时建新公司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都是制造日式武器出身,对于美式M1榴弹炮使用的75mm钢制炮弹完全不熟悉,又没有相应参数,一时间竟然无处下手。

没有专家,没有图纸,但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于是,建新公司的干部员工们又祭出了传统手艺——仿制。

他们弄来前线缴获的75mm炮弹进行解剖,测量各部分尺寸、分析装药量、绘制图纸......一步步地倒推上去,同时不断克服工艺上的难题,各工厂紧密协作,终于试制出了75mm炮弹的样品。

样品制造出来了,另一个难题又接踵而至——没有试验装备。

为了确保安全,建新公司的兵工生产全部处于秘密运行状态,为了保密,工厂都设立在远离市区的郊外,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可能弄来一门大炮,堂而皇之地搞试射。

经过反复琢磨,他们弄出了一套土法试验装备—— 将撞针固定在一个保险叉上,系上绳子,人在远处拉动绳子,使撞针引爆炮弹。

这种办法,虽然能够测试出炮弹的爆炸威力,但危险也是不言而喻,因此,75mm炮弹的首次试验,便由裕华和宏昌两个工厂的厂长亲自负责进行。

在试验过程中,前6发炮弹都顺利引爆,到第7发时,却发生了意外——炮弹没响。

耐着性子等了一支烟的时间,见炮弹还没有动静,两位厂长按捺不住,便走出掩体,冒险前去检查。

然而,就在他们接近试验区时,那发炮弹突然爆炸,走在前面的裕华工厂厂长吴南屏当场牺牲,年仅32岁。

而走在他身后的宏昌工厂厂长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也身负重伤—— 左眼失明、左手炸断、右腿也被炸成了两截......

众人将他紧急送到医院,随后又转到苏联进行治疗,但没过多久,伤还未痊愈的他拄着拐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继续主持炮弹的改进工作。

这个人,名叫 吴运铎 ,他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他还写了一本书,叫做 《把一切献给党》

根据史料记载,在75mm炮弹的研制过程中,建新公司先后有17名员工牺牲,将最为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经过艰苦攻关,1948年1月24日,75mm炮弹终于研制成功,投入生产,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建新公司总经理朱毅将它命名为 “124”式炮弹 ,而在前线,官兵们更是亲切地称其为 “大炮弹”

根据档案记载,从1948年2月到1949年12月,建新公司先后生产炮弹44万余发,各类引信67万枚、无烟火药369吨。

这些武器,从大连港秘密装船,躲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跨越渤海海峡,一直运到山东半岛最东端一个叫做俚岛的小港口。

随后,胶东根据地的百姓们用小推车、牛车、马车,汇成一支巨大的运输队伍,将炮弹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输送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去。

这些炮弹,在孟良崮、碾庄、双堆集、陈官庄......在各个战场,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让骄横的国军真正尝到了什么是来自 “ 社会 主义的铁拳”

正因如此,在淮海战役胜利之后,粟裕将军感慨地说:

尾声

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迎来解放,大连建新公司也完成了它的使命。

1950年5月,大连建新公司奉命撤销,下属各个工厂更名为大连化工厂、大连重型机器厂、大连特殊钢厂等企业,开始在 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中继续发光发热。

美元的收藏价值

银行收兑的美元钞票是从1976年版-2011年版印刷的(1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第1任总统华盛顿 2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第3任总统杰斐逊 5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 10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第1任财长汉密尔顿 20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第7任总统杰克逊 50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 100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只有七种面值,所谓的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的钞票在银行你换不了人民币.只能在钱币市场可以换人民币.

美元大面值的是从1946年版-1969年版印刷的有 500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 1000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第22和24任总统克里夫兰 5000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第4任总统麦迪逊 10000美元,正面人物头像为美国第16任财长蔡斯)四种面值,在1969年已全部停产.如是真的美元钞票,可以在市里的钱币市场(邮币卡)卖个好价钱.比外汇牌价1:6.4高不少.

我在钱币市场只有幸见到过1934年版拉丁文大库印 绿背500美元,至少1:10.1000美元以上的高级货,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汪伪时期100元能买什么

这是我引用的一段法币购买力变化法币购买力变化,汪伪政府的伪币比蒋的法币更不值钱,你自己看下吧

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法币发行总额还不过14亿余元,在八年抗战期间,

国民党政府利用法币不断扩大发行量来垄断全国经济,搜刮人民财富,兼以国土大幅度沦陷,

税收骤减,一切军政费开支,惟依赖发行钞票。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

法币的发行额已达到5569亿元,为抗战初期的360倍。

1946年7月,国共和谈破裂,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费开支浩大,

政府财政实际收入只占预算的15%,于是猛增法币的发行量,以期平衡财政赤字。

黄金和外汇迅速消耗和外流。由于法币已经根本不能保值,所以在1947年2月,

出现了抢购黄金美钞的风潮。到1947年4月,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法币发行额又陡增至16万亿元。

1946年9月外汇牌价:1美金=3000元法币;

半年后即1947年2月牌价:1美金=1万元法币;

再过3个月即1947年5月4日牌价:1美金=3万元法币。

根据《大众晚报》1947年7月30日的资料,

在不同的年代100元法币能够买到:

1937年两头大牛,

1938年一头大牛一头小牛,

1939年一头大牛,1940年一头小牛,

1941年一头猪,1942年一条火腿,

1943年一只母鸡,1944年半只母鸡,

1945年一条鱼,

1946年一个蛋,

1947年一只煤球或三分之一根油条,

1948年4粒大米。

(引自《当代中国的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第9-10页,及《通货膨胀简论》,

参看《中国物价史》第4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