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度解析俄乌爆发战争对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

2.泥页岩气

3.丰田威兰达成功了,上市180天狂甩6万辆,一公里油耗3毛4

深度解析俄乌爆发战争对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

中国油价飙升_中国油价深度解析

概要

本文作者:中国石油和化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采访实录源自庞广廉

俄乌局势一直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拉扯,昨天中午12时左右,俄罗斯和乌克兰终于爆发战争。据外媒报道,俄罗斯总统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而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地区也发生了多次爆炸。纷繁复杂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地缘政治情况背后,当然是乌克兰所代表的欧美西方国家利益和俄罗斯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那么俄乌爆发战争后对我国能源化工行业供应链的影响是什么?随着战争爆发所导致的局部,势必会影响俄罗斯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出口,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之际,叠加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迷雾重重,多方因素交替叠加,中国能源化工行业所承受的压力也即将加大!

采访实录

访谈对象庞广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外资委秘书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

庞广廉:欧洲受损的肯定是能源 制裁下 北溪二线难以顺利投入使用 乌克兰过境的天然气管线也会大受影响 这些势必抬高欧洲天然气的溢价 引起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

欧美制裁俄罗斯 减轻中国的压力 促使中俄进一步深化合作 如刚签署的油气大单,更好地促进和欧亚战略结合

庞广廉:这个肯定不会。

欧洲4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俄罗斯在2022年1月将经乌克兰运往欧洲的天然气量减少了三分之二, 欧洲天然气储存量低,冬季需求比今年其余时间高出30%,2022年迄今为止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LNG)的量创 历史 新高,欧洲液化天然气处在满负荷运行。如果发生冲突,英国天然气价格可能翻两番, 同时俄罗斯供应全球海运氨市场20%,供应中断可能影响化肥和食品价格 , 油价飙升削弱了化工生产商的利润率,油价上涨削弱了消费者的信心和需求,但化工企业将难以转嫁更高的成本,损害利润率。关闭Druzhba管道将削减高达11%的欧洲乙烯,12%的丙烯产能,亚洲需求增长下降,中国经济放缓,要知道亚洲的聚乙烯(PE)利润率已经为负值。

庞广廉:石化大宗产品上涨是肯定的,但最终双方会回到谈判桌上。

庞广廉:制裁是肯定的,估计从金融开始 军队 能源 等系统都会在制裁清单

俄罗斯自然资源整体情况

俄罗斯具有储量丰富的自然资源,且由于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工人经验丰富,境内基础设施完善,因此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俄罗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截止2021年底,据相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原油出口占全球原油出口供应的12.1%左右,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桶/天;俄罗斯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的干天然气国家,每年生产超过22.5万亿Tcf的干天然气;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化、油气等能源产出国,仅次于沙特和美国。

因此,俄罗斯经济和 社会 发展也非常依赖自身的能源出口,丰富的能源资源对俄罗斯经济供应颇大,每年,能源出口及相关服务出口占俄罗斯GDP比重超过25%,且能源油气相关的财税收入贡献了俄罗斯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

1、 原油

原油是俄罗斯最根本的利益,也是对国际油气市场影响最大的要素。目前全球原油市场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一方面,前几年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导致原油需求预期降低,国际油价经历了一轮暴跌,原油期货甚至跌成负数。这给以原油出口创汇为主的国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比如俄罗斯和沙特。但与此同时,美国由于页岩油革命,产量出口量创纪录的增长,在低油价的空档期,成功抢占了很多市场份额,一跃成为世界原油第一产销国。另一方面,随着新冠疫情稍微缓和及欧美国家经济触底反弹,国际油价又开始了一轮上涨,这给原油进口国带来了附加的购买成本。如今,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战争,势必会影响俄罗斯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叠加政府将继续对俄罗斯施加制裁,无意是雪上加霜的效果。那么,俄乌战争后,对我国原油供应链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油价的变化,对我国原油进口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我国原油长期处在高度对外依赖的情况,根据我们石化联合会的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13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2%左右。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3.6%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每年进口原油需要花费高达17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因此油价的细化,对我国购买原油的成本而言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据刚刚的报道,布伦特原油价格短时突破100美元关口。

其次,可能影响我国炼化一体化项目。隆众资讯数据统计,2018-2022年,国内炼油能力将继续抬升,尤其是民营炼油能力的增长将非常明显,预计将有1亿吨左右的一次加工能力投产,预计到2022年,全国炼油能力将达9.8亿吨左右,年原油加工量将达7亿吨左右。如果抛除我国每年接近2亿吨的原油产量,也就是说到2022年这些项目建成后,我国每年多余的炼油产能为7.8亿吨左右,按照2021年,我国进口原油5亿吨来计算,全国炼厂满负荷运转的话,还需要再进口接近3亿吨原油。3亿吨原油?这将是多么大的一笔外汇支出!因此对于国内目前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而言,原料端肯定是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炼化一体化项目主要产品不同于传统的炼厂,他们主要是生产下游化工品,所以对下游化工品市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再次,油价的高涨,对于我国能源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双碳目标有重大推动作用。降低对原油的依赖,提升清洁能源使用占比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追求的能源战略之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和环保能耗的压力,能源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而外部地缘政治推高油价,很有可能倒逼国内产业升级的步伐,长痛不如短痛,促使国内企业向着清洁、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进步。

最后,不得不提的另外一个重要环境。这几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美国放水,导致通货膨胀加大,尤其在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都在暴涨,那么对于欧美国家而言,实际上是不希望看到油价暴涨的,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央行很有可能被迫加快紧缩货币政策,导致全球利率快速上升,对世界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造成强烈冲击。而我国2022年经济大环境本身就受到很大压力,能源化工行业经过2021年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创出 历史 最好成绩,但2022年,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必将面临巨大挑战。

2、 天然气

据 Cowen的统计,俄罗斯每天出口约 230 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约占全球贸易的 25%,其中 85% 的天然气出口到欧洲。特别要注意的是,俄罗斯途径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网络可能会在军事冲突期间中断。Cowen 称,该管道网络每天满负荷向欧洲运输约4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但目前的流量只有满负荷的50%。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金额3601.0亿元人民币,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56.3%。2021年以来,中国进口天然气价格整体呈大幅增长态势,进口管道气价格相对稳定,进口LNG价格涨幅明显。2021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国为27个国家,比2020年增加3个国家。其中澳大利亚进口量仍居首位,占进口量的39%。美国占比11%,位居第二,其次依次为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2021年中国进口管道气来源国6个,分别为土库曼斯坦、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美国。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联邦进口的管道气大幅增加,同比增长154%。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管道天然气供应国。

首先,天然气价格基本与原油价格走势趋同,根据数据显示,2月23日,LNG价格为9327元/吨,而2月初,价格才为5200元/吨左右,俄乌局势的影响,近期LNG价格已经上涨接近一倍左右。由于欧洲是天然气使用最大的地区,一旦“北溪-2”停摆,俄罗斯断供,那么全球天然气价格毫无争议的将大幅度上涨,我国也必须面对增加的天然气进口成本。但整体而言,我国天然气稳定局面可以控制,进口来源国渠道基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其次,利好我国管道天然气谈判。众所周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管道天然气是重要的来源渠道之一,尤其与俄罗斯在东、远东、西有三条天然气管道。近年来,由于冬季一些国家对我国供应天然气量有较大波动,导致我国一些地区时常出现天然气短缺现象,但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谈判,人家占有主动权,因此我国一直比较被动。现如今,如果俄罗斯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出现中断,作为俄罗斯经济支柱的能源出口,必须考虑到完全切断输往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后,这些天然气下一个出口国家是哪儿,那么他将势必转头与我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消化输送欧洲的天然气量,这对我国进口管道天然气是非常有利的。

3、 能源化工贸易

根据我们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能源化工进出口贸易额达到8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38.7%。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欧美国家受到疫情影响后,进出口业务依旧没有恢复,一些市场被我国企业获取。再次,我国坚持稳外贸政策在持续发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

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爆发,地缘危机越来越凸显,大宗商品价格势必会进一步上涨,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继续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我国能源化工贸易的最直接影响应该就是美国加大加息的力度。加息肯定会利好我国能源化工产品的出口。

如今的全球经济,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具有全门类工业部门的国家,中国具备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在外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对我国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拓展海外市场、激发国内市场的绝佳机会!

文章转载自: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

泥页岩气

泥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常规油气能源的重要战略接替。近年来,美国泥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要突破,产量快速增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2011年4月5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了其对全球泥页岩气资源的初步评估结果。结果显示,全球14个地理区域(美国除外)、48个泥页岩气盆地、70个泥页岩气储层、32个国家的泥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63×1012m3,加上美国本土的24×1012m3,全球总的泥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升至187×1012m3。其中,中国的泥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6×1012m3,排名世界第一(约占20%),其后依次是美国(约占13%)、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表1.1)。

表1.1 2011年EIA泥页岩气资源评估部分结果

续表

(1)美国

美国泥页岩气开发能够取得成功,与美国政府开展的前瞻性研究密不可分。1976年至1992年,美国能源部及其前身启动实施了“东部含气泥页岩项目”(Eastern Gas Shale Program(1976~1992)。该项目主要针对美国东部厚层泥盆纪黑色含气泥页岩进行。美国东部泥盆纪含气泥页岩广泛分布。在约160,000平方英里的西阿巴拉契亚盆地中,其中大约40%面积内的泥盆系泥页岩埋深小于4000英尺,46%面积内的泥盆系页岩埋深介于4000~8000英尺之间(1英尺=0.305m)。

自1800年以来就已经认识到阿巴拉契亚盆地泥页岩沉积,以及密歇根盆地和伊利诺伊盆地的部分泥页岩沉积具有产气能力。到1970年代,这几个盆地的浅层泥页岩已经生产了大约3Tcf天然气。然而,由于泥盆系泥页岩的气井产量低,与美国能源部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研究项目”中确定研究的其他类型非常规天然气一样,与产自高孔渗砂岩和灰岩的常规天然气相比,一直被认为无关紧要。

对泥盆系泥页岩原地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的认识差别很大,原地资源量从少于1000Tcf到300000Tcf,差300倍;可采资源量从25Tcf到285Tcf不等。这说明工业界对泥盆系泥页岩储层和生产特性了解较少。

1968年,美国国内天然气储量开始下降,美国采矿局(USBM)开始调查确定有哪些技术方法可以用来开采边际天然气资源。美国采矿局(USBM)之后成为了能源研究和发展委员会(ERDA)的一部分。

东部含气泥页岩工程(EGSP)于1976年在能源研究和发展委员会的摩根通能源研究中心(METC)正式启动,之后,该部门并入了新成立的美国能源部(DOE)。EGSP的资金投入持续到1992年。16年的总预算略高于9200万美元。第一个5年(1976~1981年)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东部页岩的地质、地化、地球物理和储层特征的描述,并指导与油气生产商成本共担的储层改造(水力压裂、化学爆炸压裂、定向钻井)试验。这项研究共获取了近38,000英尺岩心、出版了300多项相关研究技术成果。

80年代开始,研究重点转为储层性能的细节研究和裂缝性泥页岩储层数值模拟。1982~1983年,在俄亥俄州进行了相邻井试验。这个试验由小间距的3口井组成(<150英尺)并实施了一系列复杂的生产试验,包括压力脉冲干扰试验,来改变页岩基质和裂缝流体流动性状等。在这项工作基础上,开发了一个裂缝性页岩储层模拟器(SUGAR-MD),来定量模拟各项参数的相互作用。在东部含气页岩工程(EGSP)的后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验证定量模拟的可信性。验证工作主要集中在10口单井以及其中一口井开展的邻井多井试验装置。

另一个原创性进展是在泥页岩中钻探横穿裂缝的定向控制水平井,业已证明,水平井流量是标准直井的6~8倍。

在东部含气泥页岩工程实施期间,与大学和私人研发机构签了多个研究合同,重点研究吸附与解析、数据库开发、储层性能预测等。

在1976年东部含气泥页岩启动时,泥盆纪泥页岩气年产量65Bcf,几乎全部产于阿巴拉契亚盆地。到1992年东部含气泥页岩工程结束时,泥盆纪页岩气产量达到每年200Bcf,产量来自阿巴拉契亚盆地、密歇根盆地(Antrim页岩)、Fort Worth盆地(Barnnet页岩)以及其他含页岩盆地。

在美国国会1980年通过的《意外获利法》第二十九节(对非常规天然气给与税收优惠)的鼓励下;Antrim页岩的页岩气钻井自1978年到1992年点数达到了10700口,高峰期1992年一年新钻1709口。

1992年之后,泥页岩气产量持续增加,2004年,阿巴拉契亚盆地泥页岩气产量达到137Bcf,Antrim页岩气产量达到149Bcf,Barnnet页岩气产量达到379Bcf,新起步的Williston盆地Niobrara页岩、San Juan 盆地的Lewis页岩的页岩气也达到了23Bcf,全国产量达到了689Bcf,是东部含气页岩工程起步时的10倍。

2005年以来,理论和技术发展推动美国泥页岩气迅猛发展,泥页岩气探明储量和产量迅速增加。也是从2005年开始,泥页岩气发挥了革命性作用。美国泥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大大提高了本国能源自给率,降低了能源对外依赖度。

近年来,美国泥页岩气探明储量在不断增加,2007年美国本土48州的泥页岩气探明可采储量为6151×108m3,2008年为9290×108m3,增加了3139×108m3,增加51%。其中得克萨斯增加最多,由2007年的4623×108m3增加到6112×108m3;其次为俄克拉荷马州,由2007年的240×108m3增加到2008年的979×108m3,增加739×108m3;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的泥页岩气探明可采储量也有明显增加(表1.2)。探明可采储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表1.2 2007~2008年美国本土泥页岩气探明可采储量对比表(据EIA) 单位:108m3

自2000年以来,美国泥页岩气开发进展加快,目前已完钻泥页岩气井约5万多口。泥页岩气产量在1998年占天然气年产量的1.6%;2004年产量227×108m3,占天然气年产的4.5%;2007年产量335×108m3,增至7.7%。2008年美国能源署(EIA)泥页岩气产量为572×108m3,增至10%左右。

对比2007和2008年各州产量,2007年美国本土48州的泥页岩气产量为335.07×108m3,2008年为572.23×108m3,增加237.15×108m3,增加71%。其中得克萨斯增加最多,由2007年的258.95×108m3增加到2008年的405.54×108m3;其次为阿肯色州,由2007年的26.32×108m3增加到2008年的78.96×108m3,增加52.64×108m3;俄克拉荷马州产量增加32.55×108m3(表1.3)。泥页岩气产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表1.3 2007~2008年美国本土泥页岩气产量对比表(据EIA) 单位:108m3

2010年美国泥页岩气产量约占天然气总量的23%,2011年页岩气产量达到1700×108m3,超过我国天然气2011年总产量1011×108m3。预计2030年页岩气年产量将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49%。

目前,美国已经在20多个盆地开展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并对其它盆地进行了资源前景调查,目前已经确定50多个盆地有页岩气资源前景,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Fort Worth盆地的Barett页岩,密歇根盆地的Antrim页岩、Arkoma盆地的Fayetteville页岩,伊利诺伊盆地的New Albany页岩、俄克拉荷马州中南部的Woodford,North Louisiana Salt盆地的Haynesville页岩,跨越美国东北六个州的Marcellus页岩,德克萨斯州南部的Eagle Ford页岩等(图1.1),但各套页岩地质勘探和开发参数差别较大(表1.4)。

图1.1 美国本土48州泥页岩气远景区分布

表1.4 美国主要产气泥页岩基本特点

美国泥页岩气主要产于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开发深度范围为152~4115m,其中,生物成因泥页岩气开发深度范围为152~671m,热成因泥页岩气开发深度范围为914~4115m。富有机质泥页岩净厚度范围为6~183m,多数在30~90m之间,成熟度为0.4%~4.0%。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45%~25.0%,其中低热演化泥页岩有机碳含量范围为0.5%~25.0%,中高演化泥页岩有机碳含量为0.45%~14.0%。低演化泥页岩孔隙度为9.0%~14.0%,高演化页岩孔隙度为1.0%~10.0%。泥页岩含气量变化范围为0.4~9.9m3/t,Barnett页岩含气量最高,在8.5~9.9m3/t之间,Lewis含气量最低,在0.4~1.3m3/t之间。在开发过程中,Antrim和New Albany两套低演化泥页岩产一定量的水,其余几套页岩不产水(表1.4)。

泥页岩气井生产周期长,一般30~50年,根据对Barnett的测算,泥页岩气开采周期最长可达到80~100年,且多数不产水,这与煤层气、致密气有显著区别。

泥页岩气的成功开发,也带来了页岩油产量的增长。2008年以来,美国陆续在多套泥页岩层系中产出了页岩油,例如 Monterey页岩、Bakken页岩、Barnett页岩、Woodford页岩、Eagle Ford页岩及Marcellus页岩等,相关理论研究正在展开。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美国已形成了先进有效的泥页岩气开发相关技术,包括水平井导向钻进、储层压裂改造、微地震监测、CO2驱气及节水减污等技术。在良好的市场和政策条件下,这些先进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降低了开发成本,大幅提高了产量。

在国家政策、天然气价格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泥页岩气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完成了大量区域性和基础性泥页岩气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对重点盆地和重点地区开展的泥页岩气资源评价,极大地促进了泥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目前,美国已经掌握了从地层评价、气藏分析、钻完井和生产的系统集成技术,也产生了一批国际领先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如哈里伯顿、斯伦贝谢、贝克休斯等公司。围绕泥页岩气开采,美国已形成一个技术不断创新的新兴产业,并已开始向全球进行技术和装备输出。

近两年,由于美国泥页岩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其国内天然气价格并没有受到国际油价大幅度上升的影响,是世界三大天然气消费市场(北美、欧洲、亚太)中价格最低的地区。

(2)加拿大

加拿大是继美国之后,取得页岩气商业开发成功的第二个国家,2007年,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的区块已开始投入商业开发,其后加大了泥页岩气的研究投入和勘探开发力度。泥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艾塔省、萨斯喀彻温省、南安大略地区、魁北克低地以及滨海诸省,其中不列颠哥伦比亚西部地区的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和泥盆系的泥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

目前,加拿大天然气供应量已占据了北美市场近50%的份额,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地区是其天然气主要产区。过去10年中,该省天然气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非常规天然气,即泥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2011年,加拿大国家能源局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能源和矿业厅联合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的霍恩河盆地可能成为北美第三大泥页岩气产区,仅次于美国的Marcellus和Haynesville页岩气藏。虽然霍恩河盆地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加拿大国家能源局局长戴维森表示,目前还不确定现有的经济状况能否允许全面开发,而且也不能确定什么样的开采方式是可以采用的。这也就意味着这里的泥页岩气开发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3)欧洲

“欧洲泥页岩气研究计划”(GASH)于2009年在德国国家地学研究中心(GFZ)启动。此项计划由政府地质调查部门、咨询机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组成工作团队,拟通过6年时间共同推动完成。工作目标是通过收集欧洲各个地区的泥页岩样品、测井试井和地震资料数据,建立欧洲的泥页岩数据库,与美国的含气泥页岩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寻找和发现泥页岩气以满足当地和区域的需求。计划的资助方包括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e)、法国天然气苏伊士集团(GDF Suez)、道达尔(Total)、斯伦贝谢(Schlumberger)、Wintershall、Vermillion、Marathon Oil、Repsol和Bayemgas等10家大型油气公司。参与机构主要有德国国家地学研究中心(GFZ)、法国石油研究院(IFP)、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等3家大型研究机构,英国、德国、荷兰的多所高等院校,以及超过20个国家和地方地质调查局。

欧洲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波兰、奥地利、瑞典、德国和英国。据预测,欧洲的非常规天然气产量2030年最高可达600×108m3/a,其中波兰的产量最高,其他的则来自瑞典、德国、法国、奥地利和英国等国家。目前,波兰已钻11口泥页岩气探井,预计2014年实现商业化开采,并逐步实现燃气自给,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发成本有望大幅度降低。

(4)其他国家和地区

印度主要评估了坎贝、克里希纳戈达瓦里、高韦里和达莫德尔等盆地的泥页岩气资源量,并在西孟加拉邦东部达莫德尔盆地实施了一口泥页岩气探井,在1700m左右地层中发现了泥页岩气,初步估算泥页岩气的分布范围超过12000km2。

澳大利亚泥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约11×1012m3,主要分布在中南部、西部和东部的Cooper,Perth,Amadeus,Georgina和Canning等盆地中,其中在Perth,Cooper,Canning盆地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阿根廷积极开展泥页岩气勘探开发。美国能源信息署的一份报告显示,阿根廷泥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21.9×1012m3,居世界第三位,占拉丁美洲泥页岩气储量的1/3。阿根廷在Neuquen地区泥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进展,该区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7×1012m3。

南非泥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Karoo盆地南部,目前已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该地区二叠系的Whitehill地层是泥页岩气有利目地层,Shell公司正在该区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

其他国家,如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家了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泥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

丰田威兰达成功了,上市180天狂甩6万辆,一公里油耗3毛4

中国作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汽车市场,如今已经分为两极化,分为合资、国产两大阵营。其中国产品牌则以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奇瑞为一线热门品牌,而合资的则分为德系的大众、奥迪、奔驰、宝马;以及日系的丰田、本田、日产最为畅销。当然了,早些年在中国畅销的还有像:日系的铃木;韩系的现代、起亚;法系的标致、雪铁龙;美系的福特、雪佛兰都有着不错的销量。但随着中国的混动车型、纯电动汽车的兴起,像铃木、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销量都在走下坡路或者退出中国汽车市场。

说起纯电动汽车很多人会想起比亚迪、特斯拉,而说起混动领域就不得不提及丰田这个汽车品牌了,因为丰田旗下的混动车型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累计销量达到了1500万辆的成绩,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是比亚迪+奇瑞+海马三家品牌历史以来累计的销量总和,而这仅仅是丰田混动车型的销量,还没有包括纯汽油车的销量成绩,而仅仅是2019一年的时间,丰田旗下的汽车产品就在全球累计售出超过900万辆的成绩,可见“中国的大众、世界的丰田”这句话还是有庞大的销量基础作为支撑的。

说起丰田混动车型,那诞生于TNGA平台的丰田?威兰达这款“销量黑马”?6个月卖出6万辆,关键三套四驱还很优秀,还是值得和大家来深度解析一下的,既然是TNGA平台的产物,那就先来看丰田威兰达的整车品质和车身架构。

首先从安全配置来看,诞生于TNGA平台的丰田威兰达全系标配7个SRS安全气囊,其中还包含了膝部气囊。并且威兰达还配备了丰田全新一代TSS智行安全套装,其结合了带跟车行驶功能的LTA车道循迹辅助系统、带前方行人识别的PCS预碰撞安全系统、带全速域跟车功能的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等十多项领先的安全配置,有效地为车内的驾乘人员保驾护航,与此同时,诞生于TNGA平台的丰田威兰达17.18万起售,它还采用了大量的超高压热成型钢材形成了GOA高刚性全框车身,加上还全系标配了7个安全气囊,无论是在中保研的测试中,还是安全气囊的厚道程度,丝毫不输于素有“公路坦克之称”的沃尔沃旗下的产品,出色的安全品质这是同级的本田CR-V、日产奇骏、马自达CX-4无法带来更好的体验。

安全性方面也体现在行驶时的稳定性,特别是遇到附着力低容易打滑的湿滑泥泞路面,或者容易追尾的雨雪天气时候,这时候四驱系统和差速锁就派上了用场,广汽丰田率先为威兰达推出了三套系统+两个差速锁可选,“一个车系三套四驱系统”不仅开创了汽车行业的先河,而且这三套四驱系统都装备了丰田全球先进的AIM四驱综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对“发动机、变速箱、刹车控制、转向”等进行综合控制,使车辆实现出色的行驶质感和操控性能。关键从未见它飘,让车辆在高速过弯和过弯变道时,四驱可以迅速地介入,从而实现智能分配四轮驱动扭矩,让整车行驶的姿态更加稳定,能够有效减免推头或甩尾可能性,带来了超越日产奇骏四驱版本、三菱欧蓝德四驱版本的脱困能力和平稳性。

威兰达全系都是自动挡,且全系提供了三种四驱系统,它们分别是DTC智能四驱系统、DTV动态矢量四驱系统和E-Four电子四驱系统。打破了传统四驱系统费油的传统印象,丰田领先的AIM四驱综合管理系统配合VVT-iE智能电动可变气门正时进气系统,让威兰达2.0L四驱纯汽油版百公里实现6.5L的成绩,按照广东现在的油价相当于是一公里油耗3毛4;而双擎系统的加入更是让威兰达2.5L双擎四驱版堪称是“省油王”,百公里油耗低至5L,比起2021款本田CR-V锐·混动四驱净·黑爵士版的百公里油耗5.6L更为出色。

威兰达定位于紧凑型SUV,长宽高轴距分别为:4665x1855x1680x2690毫米,行李舱容积为580L,都比本田CR-V更具有优势。在智能科技方面,威兰达可以实现HUD平时显示系统+10.1英寸中控大屏+7英寸液晶仪表盘的三屏联动,而且和特斯拉旗下的车型一样,也是能实现L2级智能驾驶的车型,另外还有像“多功能流媒体内后视镜、全方位8探头泊车雷达、动态引导线倒车影像、?带记忆功能智能防夹电动感应尾门”这些紧跟潮流的智能科技配置,都是威兰达这款车的品质加分项。

新车点评:

威兰达是广汽丰田旗下的第一款紧凑型SUV,也是第一款一个车系提供三套四驱的量产车,再加上威兰达全系标配了自动挡、标配了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双叉臂式独立悬挂,并提供了2.0L、2.5L两种动力可选,并拥有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以及诸多越级的安全配置。都在进一步提升这款车的竞争力,从威兰达上市180天就能狂甩6万台的成绩来看,可见丰田又成功了。综合各方面来看,丰田威兰达有望成为今年20万级SUV市场的一大“销量黑马”。更多海内外新车资讯,尽在车讯之家报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