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的黄金走势_经济大萧条期间金价
1.请问1929的经济大萧条对中华民国有什么样的影响?
2.油价,股价,金价的关系
3.经济萧条时什么投资理财产品最好?
4.为什么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5.经济衰退的典型趋势
请问1929的经济大萧条对中华民国有什么样的影响?
1929-1931年,大萧条中,西方国家物价和工业产出急剧下降,但是中国的物价和产出都保持了持续增长
看图和资料
://.topcj/html/4/SCCL/20081015/232079.shtml
1.全球媒体和市场都在担心未来会出现大萧条,而根据我们的全球博弈阶段论框架,全球只会出现短暂的大萧条,未来的全球经济更类似70年代的滞胀。因为1929年当时导致大萧条的金本位、央行和迟滞反应,以及国际孤立主义都不复存在。顶 点 财 经
2.特别是我们认为有效的货币政策能够避免经济大萧条。1929年的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3.1929-1931年,大萧条中,西方国家物价和工业产出急剧下降(图1、2),但是中国的物价和产出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图3、4)。
4.当时的旧中国财政政策基本无所作为,回顾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银本位(中国是当时世界唯一的银本位大国)和竞争性银行体系而实现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表1)使得中国在大萧条期间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最终使得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时期表现良好。
5.1931年之后,西方国家逐渐退出金本位制,并且其推出的先后顺序也决定该国摆脱货币紧缩的顺序,从而决定了该国经济复苏的顺序。摇钱树下看摇钱术
6.目前,中国保持了谨慎的心态对待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有充足的财政保障,而且货币政策也非常灵活,同时开始大力通过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来刺激内需,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来促成产业升级,我们认为经过本次经济调整,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未来潜力仍然非常大。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一、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顶点 财经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萧条通过金本位的传导,逐渐蔓延到其他主要西方国家,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开始,以美、英、法、德为代表的金本位国家物价和产出都急剧并且持续下跌。
自1929年至1931年,中国上海、天津和广州三个代表性城市的批发物价却都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中国的平均物价上升了25 %左右,显示出这几年出现了轻微的通货膨胀。工业产出在大萧条期间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并且在1929年至1931年危机最严重的3年,工业产值增长率甚至出现了增加,表现出了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经济走势。
二、白银本位乃大萧条时期
中国繁荣之主因中国自战争后就开始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到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的经济开放度已经非常高。在如此高的经济开放度下,中国经济怎样度过上世纪30年代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中国经济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走势呢?
考察大萧条期间中国的经济体制我们会发现,在该时期,当主要西方国家纷纷恢复到金本位时(英国于1925年、法国于1928年恢复金本位,到1929年,除了一些拉美和亚洲国家,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加入了金本位集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银本位的大国,使得自己一定程度上隔离于世界经济的萧条之外,并且出现了短暂的繁荣。由于银在金本位国家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因此总体物价的下跌也包括银在内,表5的数据显示,银价在1929年开始连续四年下跌,其价值几乎跌去了一半(从85.14跌到45.12)。
银价的跌落从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第一是贸易条件的改善,第二是信用的扩张。由于中国是银本位国家,银价相对于金价的下降,其作用相当于中国货币的汇率相对于金本位国家的一次贬值,按照金价衡量的中国产品价格比从前更加便宜,从而有利于中国的净出口。如图6显示,中国的外汇指数从1929年至1931年大幅贬值,与此相对应,虽然西方国家大萧条导致需求锐减,但中国的出口额下降的很少,下降幅度比世界出口要小的多。顶点财经
图3至图6的数据显示,中国从1929至1931年的世界银价下跌中受益,但1929至1931年银本位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短暂繁荣在1931年秋天逆转,这一年的9月英镑脱离金本位,1932年日元脱离金本位,接着是日本和一些国家的货币相继贬值,特别是日元贬值了40 %,其结果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半数以上国家的汇率急剧上涨,图6显示的外汇指数在1931年以后有一个大的攀升,银价在1932年以后也从下降的趋势转为上升,汇率升值的结果是中国出口贸易1931年后急剧下降,从9亿多元猛降到5.6亿元。同时,西方国家退出金本位制的先后顺序也决定该国摆脱货币紧缩的顺序,从而决定了该国经济复苏的顺序。美国1933年退出,其出口在1933开始就出现好转,法国最晚,直到1936年才退出,因此,其出口到1935年末仍然没有反转
1933年,美国脱离金本位,使中国的汇率上升更加严峻,美联储放弃金本位后,将货币准备金改为“金三银一”的比例,为了达到这一比例,美国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收购白银,使得白银价格大幅度上升,中国白银开始流失,这一措施对于大萧条期间的中国经济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如图5,从1932年开始,白银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说明了中国对外贸易变为逆差。美国收购白银的政策使得白银价格暴涨,银价从1932-1933年的低水平涨到1935年中期的最高峰,上升了2.5倍左右。汇率上升一方面使得中国的出口在1931之后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白银流失造成通货紧缩,进而使得中国的农业产出大幅下降,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许多家庭的破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白银购买促成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成功。
为了抑制白银出口造成的通货紧缩,中国国民在1935年进行了货币改革,废除了银本位,实行法币本位。货币改革扩大了货币的流通量,使得中国经济最终摆脱了通货紧缩,1936年主要谷物收成的价值达法币56亿元,比1933年至1935年的平均产值高出17亿元,几乎增加了45%。
三、扩张的货币政策与萧条治理摇钱术:曝光主力最新操作动向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世界上很多国家主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走出经济萧条,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财政政策基本上无所作为。虽然也实行了赤字财政,但中国能够调动的财源不多。关税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大约占到总数的一半,盐税占1/4左右。财政开支主要用于军事和债务,如图10,在1927至1936年间,军费、债务开支占总支出的比重基本上在70%以上。军事上的巨大开支阻碍了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之中。这种状况使得中国经济走出萧条,开始反转的任务就落在了货币政策上。
表1给出了中国1930至1936年期间货币供给的情况。由表1可见,在1930至1932年间,银币持续增长,如前文所述,这是白银相对于黄金贬值后白银从国外流入的结果。1932年以后的银币则完全相反,其不断减少的存量说明了西方国家脱离金本位和汇率贬值以及美国的白银收购造成中国的白银外流。铜币的趋势也是不断减少的,但在整个大萧条期间总的幅度并不大。在总货币的构成中,与前面两项不同的是,在整个大萧条期间,纸币和银行存款则处于不断上升之中,由于1935年之前,中国是银本位,因此纸币数量比较稳定,但银行存款仍在上升,这使得中国的货币供给不断增长,这也正是图4显示的工业生产始终没有下降的原因。中国货币供给中的重要部分银行存款的增长,则根源于中国竞争性的银行体系。这个包括银行、私营银行和钱庄以及外国银行的银行体系在大萧条期间的存款和发放纸币使得中的货币增长不断增长,造成了中国事实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1932年白银流出后的大萧条造成的紧缩主要局限在中国农村,农村经济凋敝以后,内地的资金往城市集中,反而促进了银行存款的增加。
货币扩张既促进了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形成,这些都使1929—1936年期间中国的工业生产处于不断增长之中。
表2比较了大萧条期间中美英法四国货币发行情况,中国在整个期间M1货币一直是处于增长的,其他国家则都有下降的年份。具体说来,下降的时间与其脱离金本位的时间是一致的,英国于1931年脱离金本位,美国于1933年脱离金本位,它们的货币供给都在这一年转为正的增长,法国一直到1936年才离开金本位,因此在整个萧条期间,其货币始终是紧缩的,这是法国经济在萧条中衰退最严重的主要原因。
回顾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我们发现基于银本位和竞争性银行体系而实现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中国在大萧条期间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最终使得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时期表现良好。
油价,股价,金价的关系
一般来说石油和黄金价格走势大致相同,股市则和它们相反。石油和黄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商品,分别代表能源和财富,在国际市场上以美元来代表其价值。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意味着能源供给的不足,因为地球的稀缺性,必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冲击,使股市下跌。撤出股市或期市的资金会流进有着真正保值增值意义的黄金市场,造成黄金上涨。
另一方面,石油和黄金同以美元显示价值,油价上涨是美元贬值的象征,黄金同样会因为美元贬值显得更加贵重。当然也有例外,如经济大萧条时期,出于对能源需求的减少,原油价值可能会跟随股市下跌,反之亦然。但黄金走势和股市相反的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经济萧条时什么投资理财产品最好?
一、黄金。黄金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东西,自古以来它可以说是硬通货,基本上黄金的价值就会不断的增值,就算是遇到了,金融危机,储存或者黄金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不过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人们大多都会选择买黄金来避险,那么金价一般也会上涨很多,不过随着黄金数量的不断减少,它的价格也是必然会上涨的,而且它具有,现金价值,所以是经济萧条时比较好的一个投资。
二、债券,可转债,股票等。除了黄金以外,我认为手上多几只股票也是很不错的,因为当金融危机的时候,那么全,整个大环境,经济条件都比较萧条,那么股票这些都会跌很多,如果手头上有足够的现金的话,那么可以买一两只自己钟意的股票,然后慢慢的等它上升,到时候会有不错的收入。不在学股票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好的股票,这样子才更容易迎来牛市,当然可转债和债券是比较推荐的,因为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人们的债务会增多很多,因此投资这些也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获取经常性收入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红派息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在19世纪后半期,主要货币的价值由金价决定,固定汇率制度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际金融秩序的紊乱,从而使得金本位制度崩溃。在战争之后,英国和美国一起,准备恢复金本位制度。到了1928年,金本位体制建立起来,参与者的数量还超过从前,达到40多个国家。但是,随后的经济大萧条又削弱了国际金融合作的基础,金本位体制很快再一次崩溃。\r\n\r\n金本位制\r\n“19世纪的后25年是在金本位基础上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扩展的最好见证,它以各国货币的固定国际汇率将世界上主要国家联系起来,因而可能是一种比以往任何体系都更稳定的体系。[1]”英国是从1821年开始实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德国在1871年用了金本位、荷兰是在1873年紧随德国之后,瑞士和比利时是在1878年用的金本位制度。法国虽然朝着金本位制度方向发展,但是它保持着金银复本位制。1879年,美国开始用黄金固定美元的价值,18年俄罗斯和日本支持用黄金,而奥匈帝国实际上也是支持金本位制度的。可以看出,作为国际货币体系形式的金本位制度在1900年以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金本位体系被认为是国际货币安排和国际收支调整的特别体系。\r\n\r\n虽然对金本位体制下自动调节的解释在不同的国家有一些不同,但是原理基本一样。出口国接受外币支付,因为不愿意持有外币,所以,他们就将其转换为黄金,然后再把黄金拿到国内银行转换成国内货币。这样,有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将面临黄金净流出,有国际收支盈余的国家将面临黄金净流入,因为黄金提供了一个基础——所有国内货币在需求上都可以转变为黄金——这将决定每一个国家的货币盈余。调节过程被认为是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从而黄金外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黄金储备减少,导致货币流通量减少,从而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价格下降之后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使得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那么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从而黄金流入,导致货币流通量增加,带动物价上涨,从而使得输出减少,输入增加,这样国际收支恢复平衡。\r\n\r\n但是在实践中,调节很少是自发的。国家常常不按照理论上的规则来调节其经济。经常项目的顺差不是依靠贸易来进行调整,而是通过利率机制,通过资本项目来弥补差额。比如,当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黄金流失和国内货币供应减少时,通过提高市场利率,从而引起套利资本流入该国。当出现黄金流失的时候,英格兰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率,这就使得伦敦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上升,从而加快国际资本流入。总之,处于贸易顺差的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投资,巨额资本转移的效果掩盖了发展中国家的赤字。贸易顺差国家发现不用调节国内经济适应金本位制就能够保持其地位。国际收支的赤字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提高国内利率加以掩饰。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之所以能够相对稳定地从英国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进而演化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这是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相互联系的。英国自18 世纪60 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到19 世纪中期,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从1760 年到182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约占世界工业生产的50 % ,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7 %。随着英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外放贷业务日益活跃。到19 世纪中期,伦敦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镑实际上作为世界货币充当着各国贸易结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在大多数工业化强国于19 世纪70 年代实行金本位制之前,英国已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大量黄金流入了本国。更为重要的是,英镑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一种等同于黄金的国际货币,在雄厚实力和自由贸易政策的支持下,英国的对外贸易在当时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国际贸易的扩大也使英镑的国际信誉逐步建立起来,而在英镑国际化的过程中,伦敦也成为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际金融中心。\r\n\r\n金本位制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它会带来极高的资本流动性,巨大的私人资本流量以及外汇的投机攻击。在战争的压力下,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加上普遍的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金本位制将无法顺利发挥作用。\r\n\r\n经济萧条\r\n工业化以来,经济危机出现过许多次。有学者认为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曾经在1825年爆发过第一次经济危机。美国工业化始于19世纪20年代,较英国晚了半个多世纪。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于19世纪70年代赶上了英国。从历史角度考察,美国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但是只有两次危机是较大的。一次是1857年的经济危机,一次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r\n\r\n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投资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美国也从战前的工业大国之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经济的扩张创造出信心和期望心理,结果使美国的股市持续上涨。股市价格平均一年上涨18%,1926年3月到1929年10月间涨了一倍以上。但是这是泡沫经济,终于股市大崩盘。实体经济在1929年的夏季开始走上下坡路。汽车生产从1929年6月开始下挫。农产品价格从1929年到1932年跌50%。崩盘导致人们争相追求流动性,债主急于把借出去的钱收回来,持有股票的人则急于脱手。这个过程中,订单和取消了。通货紧缩散布到脆弱的商品市场与耐用消费品工业。银行开始接二连三的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 年的659 家增至1930 年的1352 家,到1933年情况仍然十分严重,破产加上停业整顿和改组的银行高达4004 家,占银行总数的28.2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开工率迅速下降,1932 年制造业的开工率由1929 年的约80 %降到了42 %,其中最严重的行业如炼钢业同期从88. 5 %降到19. 5 %,从而造成经济的大萧条[2]。 \r\n这次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1929到1932年间,美国的全国产出下降32%,工业产量的降幅接近一半。失业率从1929年的3.1%上升到1932年的23.6%[1]。1929-1933年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在这次危机中,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失业,自由市场体系彻底崩溃。罗斯福为了挽救危机在美国实行新政,开创了混合经济的新时代。
经济衰退的典型趋势
赤字及其必然风险:债务和违约
在许多国家的公共债务水平已经很高(如果不是不可持续的话)的情况下,应对疫情危机的政策意味着财政赤字的大幅增加——相当于GDP的10%或更多。更糟糕的是,许多家庭和公司收入出现下滑,这意味着私人部门的债务水平也将变得不可持续,有可能导致大规模违约和破产。再加上不断飙升的公共债务水平,这一切只会让经济复苏相比10年前大衰退后那段时间更加乏力。
②发达经济体的人口定时:老龄化问题
疫情危机表明,必须将更多的公共支出分配给卫生系统,而且全民医疗和其他相关公共产品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然而,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面临老龄化危机,未来为此类支出提供资金的话,将使目前没有资金支持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隐性债务进一步扩大。
③日益增长的通货紧缩风险
除了造成严重的经济衰退外,这场危机还造成了商品大量闲置,人员的大规模失业,以及石油和工业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这使得债务紧缩成为可能,增加了资不抵债的风险。
④货币贬值
随着各国央行努力抗击通缩,并防范利率飙升(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债务累积)的风险,货币政策将变得更加非常规和影响深远。在短期内,需要将财政赤字货币化,以避免萧条和通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速去全球化和新保护主义带来的永久性负面供应冲击,将使滞胀几乎不可避免。
⑤数字化对经济造成更广泛的干扰
随着数百万人失去工作或工作而收入减少,21世纪经济的收入和财富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为了防范未来的供应链冲击,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将把生产从低成本地区转移到成本更高的国内市场。但这一趋势非但不会帮助国内的工人,反而会加速自动化的步伐,给工资带来下行压力,并进一步助长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仇外情绪。
⑥去全球化
这场疫情正在加速已经在进行中的巴尔干化和分裂化趋势。大多数国家将取更加保护主义的政策来保护国内企业和工人免受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响。疫情过后的世界将以对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和信息流动更严格的限制为标志。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在制药、医疗设备和食品行业,这些行业的为了应对危机,正在实施出口限制和其他保护主义措施。
⑦经济疲软导致民粹主义抬头
民粹主义***常常受益于经济疲软、大规模失业和不平等加剧。在经济不安全感加剧的情况下,人们将强烈倾向于把危机归咎于外国。蓝领工人和广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将更容易受到民粹主义言论的影响,尤其是限制移民和贸易的提议。
⑧地缘战略僵局
疫情过后一个更糟糕的情况是,外交上的分裂将为美国与其对手之间的新冷战埋下伏笔。随着大选的临近,我们完全有理由预计,秘密网络战将大幅增加。由于技术是控制未来工业和抗击流行病的关键武器,美国私营科技部门将日益融入国家安全与工业的综合体。
⑨环境破坏
正如疫情危机所显示的那样,环境破坏对经济造成的破坏可能远远大于金融危机
反复出现的流行病与气候变化一样,本质上是人为灾难,源于卫生和卫生标准低下、自然系统被滥用,以及全球化世界日益增强的互联性。在未来几年,流行病和气候变化的许多病态症状将变得更加频繁、严重和代价高昂。
经济学家Nouriel Roubini警告称,这九种风险在疫情袭击前就已经迫在眉睫,现在有可能引发一场完美风暴,将整个全球经济拖入十年的绝望之中。再过10年,当时间进入2030年后,技术和更有能力的政治***可能能够减少、解决或最小化这些问题,从而产生一种更具包容性、合作性和稳定性的国际秩序。但实现任何美好结局的前提都是,我们找到办法度过即将到来的大萧条。
如果全球经济真如Nouriel Roubini预测那样进入长期大萧条!
这对金融市场无疑是一个重大利空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相对谨慎的策略对投资者可能更为合适。近期黄金ETF持仓仍在持续增加,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的持仓上周创下了了2013年5月份以来新高,这暗示中长线投资者仍青睐于增加黄金资产的配置,有望在中长线给金价提供支撑,也可能会使得金价短线的下行空间受到限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