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壳牌石油价格_延长壳牌活动油价
1.如何提高加油站的销售量
2.欧俄相互制裁重创经济,俄罗斯损失多少
3.石油是怎么来的
4.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如何提高加油站的销售量
提高加油站的销售量:
积极开发客户,逐步推进销量:加油站是一个生命周期长,传统而稳固的产业,它的成功需要的是长远的发展。客户的开发也是如此,我们要创造条件,稳步发展顾客,不放弃任何来到我们面前的机会,也不太盲目,要用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去开拓我们的销售。
“重量重质”,适度优惠:优惠是开拓客户的一种手段,对于给予客户的一些优惠,有适度,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收益后再做出决定,不能单纯的依靠这个方法来促进销量。这种关系的维系十分不牢靠,在油品供应紧张时,这个关系也就会随之紧张了。在特殊的时候,从开发长远客户方面考虑,公司可以、也允许牺牲一时之利益,来换取长远的利益,这也是公司交付给我们的权利,是对我们的信任,但这仅仅是权益之策,而不是根本政策。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既要做好油品的销量,又要关注销量背后的利润。
加强油品质量的检测,维护好同客户的关系:客户来到我们站主要是为了加油,这是他们的根本目的。我们油品的质量有保证,自然会赢得客户的心,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客人。相反,油品质量不好,我们就是有再好的促销方式,也是无用的,好的促销方式仅仅是提高顾客在同等水平加油站里对我们的认可度,而油品质量不好,他在做出选择的第一阶段就把我们剔除了。所以,加油站经理一定要做好油品质量的检测。由于加油站检验条件的限制,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同客户保持好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以得到及时解决。我们同客户保持好的联系,积极的处理他们的意见,他们在我们行动上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自然会更加信任我们。
积极推动便利店业务:目前,虽然我国整个加油站行业中便利店的发展并不顺利,但也有一些人在其中品尝到甜头。目前在我们网络中开展的便利店承包经营,确实在一方面刺激了员工的积极性,也使公司的利益有了一定的保障,但这毕竟不是根本的目的。因为它的长期有效的执行,要使公司、员工双方的利益都有保证才可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无条件亏损!而只能在加油站管理者同一线员工真正用心去做,去积极主动的探求适合本站的销售方式,让周围的居民体会到便利,三方共同取得实惠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重视员工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目前加油站的竞争,排除加油站自身地理、规模、油品质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服务了,服务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可以体现一个加油站自身水平的高低。任何一个成功的加油站,在服务方面都会有它不同于周围竞争者的优势。
提高加油站单站销量的途径:加油站的网络开发、新站投运只能从外延上推动零售量的增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网点建设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提高企业整体销量,必须坚持以内涵扩张为主,以提高单站销量为主。提高加油站单站销量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是提高单站日销量的前提:
树立“管理是推动加油站应对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成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的管理观。完善和优化加油站管理机构,强化加油站管理部门和加油站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职能,优化岗位结构和简化管理层次,打破地域界限,区域公司逐步实行扁平化管理,理顺管理流程,研究和制定合理的油品配送路径,防止工作程序中的矛盾冲突,规范营销行为。
培养专业人才,选聘事业心强、作风正、懂管理、善经营的人员当站长,提高加油站管理水平,分清责、权、利,形成有序、高效的加油站管理体系,建立经营灵活、管理规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新型营销机制。
加油站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零售工作的协调,为加油站提供有力的支持。业务、财务、劳资等部门不断改善对加油站的指、协调和服务,处理好零售、配送、批发、销量、利润 、费用和分配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以优先考虑零售增量和创利为前提,真正确立零售在经营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目标市场调研和细分是提高加油站单站销量的重要环节:加油的管理者必须清楚地了解所在区域的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清楚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划。了解油品消费情况及其成长性、市场的竞争状况和主要竞争对手必须清楚加油站的位置类型、站前的道路和车流、服务半径以及半径范围内竞争对手情况。
市场细分。根据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区分高效市场与低效市场,强势市场与弱势市场,价格敏感市场与不敏感市场。在高效市场、强势市场区域,加油站的工作重点是稳定市场秩序,确保价格到位率和零售利润。在低效市场、弱势市场区域,取积极的营销策略,逐步提高零售市场份额。在价格敏感市场区域,灵活运用“量价关系”,把握量价互动,按照“零售保效益、批发稳价格、配送抢市场”的思路和“力保市场占有、贯彻量价互动、加强终端控制、把握效益优先”的原则,细分市场、细分用户,寻找量价互动的最佳结合点,在提高单站销量的同时,实现零售效益最大化。各加油站都要进行经常性的量价平衡关系分析,根据其地理环境位置、网点布局、区域内油品需求等情况,确定加油量的正常变化范围。当市场发生变化,加油量变化超出正常范围时,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加油站应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建立和完善单站量价预警体系。
油站分类。研究不同类型加油站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模式。一类站是效益站,重点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二类站是销量站,重点是实现销量的最大化。三类站是潜力站,重点是挖潜增效,填补销量增长空间,并逐步转化为效益站和销量站。四类站是亏损站,重点是扭亏保平。对于长期亏损的销量低的加油站,取费用或销量包干的内部承包、模拟利润考核等机制激活加油站。对于先天不足、扭亏无望的加油站,坚决关闭。中国石油实施的加油站达标创星活动也是促进加油站不断提高销量的重要途径。
客户分群。根据加油站营销特点,把客户分为流动客户、固定客户、机构客户,实行差异化管理。加油站管理者要做好客户细分 在了解顾客的现时需求的同时发掘其潜在需求,有针对性满足顾客的需求。对于流动客户,主要通过改善站容站貌和加大品牌形象的宣传,提高进站率和回头率,并通过进一步的优质服务转化为固定客户。对于机构客户,要制定客户开发,取有效的措施 以良好的服务降低其价格的敏感度,如参与机关的油品购、大型工程的用油招标等。
终端销售网络的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是提高单站销量的保障:目前很多区域销售公司所属加油站在经营战略上并没有制定和形成统一销售策略,零敲碎打,各自为战,企业的品牌、网络、质量、资金等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加油站的所谓营销方案往往囿于降价、折扣、让利的圈子。
在中国石油逐步完成了零售网络的规模扩张之后,各加油站“”销售方式仅仅是市场化进程中的短期行为,在油品同质化市场竞争中,品牌策略是营销环节中的重要手段,而“中国石油”终端销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将带动中国石油加油站整体销量的逐步提高,树立和捍卫“中国石油”品牌形象将有助于更新成品油零售的商务运作,成品油销售终端加油站将实现自我展示,在外部联系、零售环境、用户关系、标志、色彩、形象等多方面与企业的精神内涵相结合。
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长远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强势品牌对核心客户群的强大吸引力,并结合实际情况,执行区域市场的统一营销策略,进一步降低营销成本,规范营销行为,实现营销的网络效应。
培育和宣传品牌是一项长期投资,通过科学分析、定位和策划、培养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依靠树立强势品牌,确立竞争优势。
4.“亲情化和专业化服务”是提高加油站单站销量的关键:树立“加油站是零售服务行业,服务是最好的促销手段 的营销观”。
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以优质服务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加油站从商品经营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为顾客提供“亲情化”和“专业化”服务,提高“四率”即:
车辆进站率。加油站不仅仅在站容站貌上美化、绿化、硬化,还要营造一种调动人的需求的氛围,赏心悦目的便利店、宽敞明亮的加油岛、整洁的洗手间、飒爽英姿的加油员、笑容可掬的“迎候”、专业、快速、规范的加油操作,感人的热情服务场面和富有现代气息的销售环境,都能够唤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吸引更多的加油车辆。
油箱加满率:恰如其分地运用加油服务操作程序中的“十三步曲”变“您好,加多少?”为“您好,加满吗?”,发挥加油员积极性和灵活性,以周到的洗车、送水、问寒问暖用语、汽车维修咨询等专业的星级服务营造一种优美、舒适的消费氛围。
顾客回头率。专业、热情的星级化服务是赢得顾客口碑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创新、使顾客感受到“意想不到”的超值服务,既是留住老顾客的纽带,也是吸引新顾客的招牌。因此不断站在顾客的角度研究顾客心理和改善营销思维,让顾客也成为自觉为加油站的良好服务义务宣传的“载体”,对加油站的销量增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顾客满意率。加油站星级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切让您满意”,而实现“一切让您满意”的途径是“一切让我来做”。加油站针对不同顾客可以选择和坚持一站一策、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服务,延伸服务,无论是“奔驰”还是“摩托车”,一视同仁,让每一位顾客都得到满意的多元化的服务。
变“坐商”为“行商”是提高加油站单站销量的重要营销手段
加油站在所在区域内,应对市场情况和流动客户、固定客户的需求,深入研究和创新。在营销时间和空间上根据营销的目标市场与客户定位做到有针对性。
一座加油站就是一个销售代表,每位员工都是油品推销员。取“走出去、请进来”和科学的推销步骤、零售推销方法,逐步用活和完善客户档案、客户拜访,扩大销售量,有条件的加油站可以配小型流动送油车,对宾馆、饭店、建筑工地等实行电话预定送油,变待客加油为流动送油。在销售油品的同时销售服务、宣传品牌,既拉近了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又可大幅提高加油站的单站销量。
“好酒不怕巷子深”已成古训。在品牌化时代,加油站经营管理者必须学会善于在不同场合向更多的顾客推销自己的商品和服务。
欧俄相互制裁重创经济,俄罗斯损失多少
欧俄之间的经济战——制裁与反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导致双方利益俱损。危机常态化与反危机常态化已变成俄罗斯经济的主要特征。美国期盼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断崖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出现。欧俄经济战没有赢家,如果有赢家的话,那么美国则是欧俄经济战背后的最大赢家。
2016年7月1日,欧盟理事会宣布,因为俄罗斯未能执行明斯克协议,欧盟已正式将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延长到2017年1月31日。作为回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指令,将限制进口实施对俄制裁国家的食品禁令延长至2017年12月31日。因乌克兰危机,欧盟从2014年夏季开始对俄实行经济制裁,俄罗斯取限制欧洲食品和粮食作物进口作为反击。2016年7月底,欧盟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到期。欧盟最终决定对俄在金融、石油和国防合作领域的经济制裁延长半年。
欧俄间的转圜窗口曾经出现
在2016年6月16—18日召开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包括意大利总理伦齐、法国前总统萨科奇和欧盟委员会容克等欧洲政要以及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道达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荷兰壳牌等大公司的***悉数到场。普京与欧洲与会者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欧盟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问题。此前,为回应欧盟国家***的说情,普京宣布释放被俘的乌克兰女飞行员萨夫琴科。俄方深知此次与容克会晤的重要性,这是乌克兰危机两年来欧盟最高级别***首次访俄。另外,论坛闭幕72小时之后,欧盟28国大使将讨论是否延长对俄罗斯的制裁。在论坛上,参会的欧盟企业***呼吁欧俄双方取消两败俱伤的制裁与反制裁。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呼吁俄首先停止对欧盟的反制裁措施。伦齐在与普京会晤时也暗示,只要俄罗斯率先取消对欧盟国家的反制裁,欧盟就将减轻或者不会再次延长即将到期的对俄制裁。但是当普京会晤容克时,后者不仅并未给出伦齐同样的暗示,而且其态度依然强硬,敦促俄罗斯必须履行明斯克协议。容克表示,“俄罗斯是明斯克协议的签署伙伴,对此负有义务,下一步很清楚,那就是全面贯彻协议,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
事实上,多数反对继续对俄制裁的欧盟成员国都希望俄方首先做出让步,取消对欧盟的反制裁。虽然俄罗斯迫切希望欧盟取消对俄制裁,但担心在自己宣布单方面取消对欧盟反制裁后,欧盟仍维系对俄制裁,置俄罗斯于尴尬处境之中。圣彼得堡俄欧会晤之后的6月20日,法国外长艾罗仍在呼吁欧俄双方对待制裁与反制裁取“开放”态度。
俄罗斯并未如欧盟国家所愿选择“开放”的态度,欧俄双方取消制裁与反制裁的转圜窗口就此关上。由于欧盟多数成员国的反对,此次对俄罗斯制裁并未如此前那样由欧盟机构宣布自动延长,而是经过了6月21日欧盟成员国大使会议的讨论。与会部分欧盟成员国大使公开表达了对制裁措施的保留意见,但会议讨论的最终结果是延长对俄罗斯经济制裁6个月。历史不能设。但倘若俄罗斯接受了伦齐和萨科奇的建议,率先取消对欧盟国家的反制裁,或许欧盟将取消对俄罗斯的延长制裁,至少会减轻制裁。对于延长制裁的决议,普京表示,不会怨恨欧盟,愿意继续推动欧盟和俄罗斯关系的发展。
在7月16日召开的乌兰巴托亚欧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与欧洲***会晤时再次谈及欧俄制裁与反制裁的话题,俄方态度仍未有实质性的变化。他说,俄方不会率先放弃对欧盟的反制裁。不是我们最初发起制裁的,因此我们不会请求任何国家取消制裁。我们会让欧盟自行确定今后应取什么样的措施。
制裁与反制裁是相互加害
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加上2014年6月开始的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重创了俄罗斯经济。2015年体现得尤为明显。俄罗斯2015年主要经济数据全面大幅下挫:GDP同比下降3.7%(这是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滑)、财政收入减少3万亿卢布(约合429亿美元)。从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卢布对美元累计贬值72.2%,对欧元累计贬值51.7%。卢布贬值直接导致俄国内通胀率上升和居民实际购买力下降,年化通胀率高达15.9%(据前俄经济部副部长斯塔里科夫透露,实际通胀率在2015年下半年达到了将近30%),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4%,超过GDP的降幅(这是自2000年之后俄罗斯首次出现),实际养老金减少3.8%。最能够反映民生状况的标准指标——零售贸易额下降10%,实际工资收入的下降9.5%,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降幅。
欧盟对俄罗斯制裁令中最严厉的部分是金融制裁。制裁前,欧洲占俄罗斯银行发行新股市场约50%的份额。金融制裁令禁止所有欧盟国家的公民购买大多数俄罗斯金融机构发布的债券和股票、禁止俄罗斯银行在欧洲证券发布新股、禁止以这些为平台从非欧洲国家募集资金。金融制裁令指向俄罗斯国有资本控股至少50%以上的银行,涵盖俄罗斯金融系统的大部分资产。这事实上切断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
限制对俄技术出口的制裁令阻断了俄罗斯获得先进的炼油设备和技术的最主要渠道(未针对天然气行业)。俄方不能再从欧洲进口深水石油钻探、极地开发以及页岩油提炼设备。俄罗斯在极地地区已经投入大量先期开发资金的诸多石油开项目不得不中途搁置。限制俄罗斯武器购的制裁令禁止任何向俄方出售高端军事装备的合同,同时控制对俄军民两用物项的技术出口,包括微芯片和精密制造工具。受制裁令限制,欧盟的前华约国家放弃了已经签署的价值32亿美元从俄进口武器配件的合同。上述技术限制政策对俄罗斯军事装备购和军工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在欧俄开始制裁与反制裁战之前,欧洲的经济并未走出主权债务危机后的萎缩状态。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让欧洲经济再次遭遇寒流。根据法国国际信息和展望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仅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间,支持对俄制裁的欧美国家出口损失602亿美元。其中欧洲国家损失约为500亿美元。损失最严重是德国,每月8.3亿美元,波兰、荷兰和法国每月损失约2亿美元。”该报告指出,“自2014年8月制裁令实施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出口量平均减少12.9%”。奥地利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报告表明,“俄罗斯反制裁对欧盟产生的伤害不亚于俄方的损失——仅在制裁的头一年,欧盟共牺牲掉约200万个就业机会,1000亿欧元的产值化为乌有”,“以个别国家而言,超过6000家公司在俄罗斯深耕的德国损失最惨重,受波及的就业机会约达50万个,相当于270亿欧元的产值;意大利和法国各有20万、15万人因此失业”。
俄罗斯实施反制裁令后,原来与俄罗斯经济密切、大量向俄罗斯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的东欧国家受损程度最为严重。以拉脱维亚为例,该国的里加联合奶制品厂2015年因俄制裁损失600万欧元。依据俄经济发展部的数据统计,俄罗斯对西方实施农产品和食品禁令后,相较2013年(俄实行特别经济措施前最具代表性的一年),西方国家直接农产品和食品销售损失约合86亿美元。
危机与反危机下常态化的俄罗斯经济
西方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压力。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2016年1月在盖达尔经济论坛上坦承,“俄罗斯经济形势复杂而又严峻,正在遭遇近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但他强调,“经济局势仍然可控”。目前的经济危机仍在俄罗斯多数民众可承受范围之内。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7月8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58%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俄罗斯针对西方的经济反制措施未对自身生活产生影响,65%的受调查者认为,反制裁措施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影响更严重。
西方对俄制裁出台后,为适应新形势,俄罗斯加快了具有进口替代性质的反危机经济政策调整,俄罗斯进入“忍耐型”的经济发展。根据2015年俄罗斯推出的调整:5年内减少20个关键领域的进口,涉及掘机械、电子工程、生物科技、化工制药等领域。目标要将对外国农林业机械的依赖降低56%、食品加工降低53%,工程机械降低34%。为此,俄购不再坚持“技术性能优先”的原则,而改行“俄罗斯制造优先”,“摆脱外部依赖优先”。俄还认定,如果中小型合资企业中拥有51%的俄罗斯人股份,即拥有俄企地位,可以按照中小企业的特别配额参与俄罗斯国家购。
2014年11月,俄罗斯央行放弃“卢布盯住美元”的政策,并大幅上调利率,以应对资本外逃并压低通胀率。这一政策虽未立竿见影,但在2016年开始初见成效。截至8月,卢布兑美元上涨了13%,涨幅在所有新兴市场货币中排第三。俄罗斯本币债券今年的表现在摩根大通公司监测的15个国家中排名第三。8月23日,俄罗斯Micex股指触及纪录高点。按美元计算,该指数2016年已累计上涨25%,使俄罗斯的表现在MSCI明晟(MSCIInc.)追踪的23个新兴国家中排名第六。2015年3月,普京批准俄财政部关于建立不可撤销信托体系服务公司的建议,支持俄财政部推动俄资本去离岸化的倡议,鼓励俄境外游离资本以公司注册资本金形式,作为信托投资回流,免除相应的财产税,同时不再追究资产来源和外流原因等法律责任,并按注资股享公司盈利。此外,俄财政部推动立法,要求在外国企业控股达到或超过10%的俄罗斯纳税人,只要在2016年4月1日前申报资产情况,申报后可免除资产不明来源法律责任。上述举措增加了外部资本对俄罗斯经济环境的信心。俄罗斯央行发布的公告显示,2014年俄罗斯资本净流出额达1515亿美元,是2013年的近2.5倍,而在2015年俄罗斯实行海外资本大赦后,当年外逃资本降至1180亿美元。目前尚不能断定俄罗斯资本外逃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但至少外逃资本出现止跌回稳的势头。
从苏联解体之初的俄罗斯整体社会经济危机到1998年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危机与反危机已经成为当代俄罗斯的常态。普京历练出一整套应对经济危机经验,加之民众坚韧的传统耐受力,现代俄罗斯社会已经形成危机自我适应机制。2000—2007年间,俄罗斯GDP年均7.2%的八年高速增长与国力的迅速恢复为普京提供了民意支持和执政合法性的基础。美国发起并主导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其目的不仅在于迫使俄罗斯执行明斯克协议,更在于以压促变,籍此力促俄国内生成反普京的政治氛围,防止其在2018年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但目前的俄罗斯国内政局,尚未见普京无法继续当政的任何迹象。普京在克里米亚和叙利亚问题上的成功出击为其化解国内危机并继续执政奠定了难以撼动的基础。美国期盼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断崖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出现。
俄罗斯当前经济危机的形成并非单纯源于西方的经济制裁,它与世界经济整体低迷,尤其是国际能源价格的一路下跌密切相关。究其根本,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依赖禀赋。其GDP的10%、预算收入的50%、出口总额的78%都依赖于能源出口;国际油价每降低10美元,俄罗斯财政赤字增加GDP的1.4%。俄罗斯经济纾困的关键在于完成能源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型。
欧俄之间互相加害式的制裁与反制裁不可能长久。深受俄罗斯反制裁之苦的欧盟各成员国要求取消对俄罗斯制裁的呼声势必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实际,“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之墙已经开始摇晃”。今年4月28日,法国国民议会以多数票通过了反对党提出的呼吁解除对俄制裁的议案。匈牙利、塞浦路斯、希腊、意大利和斯洛伐克等五个欧盟成员国对继续制裁俄罗斯明确表示反对。其中,匈牙利外长表示,欧盟同意延长对俄制裁的决定是“不正确和反民主的”。意大利率先向俄罗斯表态,愿意单方面减少一些商业方面的制裁。德国表示,不会处罚意大利等国的对延续制裁的自行松绑行为。8月18日,默克尔表示,德国愿意成为第一个解除对俄制裁的国家,只要俄罗斯执行明斯克协议。显而易见,没有欧俄的和解就没有欧洲的安全与稳定,加之欧盟在能源安全、地区反恐和难民等问题上也亟需俄罗斯的合作,因此欧俄经济和解、双方取消制裁和反制裁是未来发展的大势。
欧俄经济战双方没有赢家。如果有赢家的话,那么非美国莫属。欧俄经济关系龃龉的背后是政治安全关系的恶化,欧洲更加依赖美国的力挺。依照俄罗斯发布的统计数字,欧俄双边贸额易2015年下降10%,而美俄双边贸易却逆势上扬6%。欧俄经济困局中的资本外逃大潮大多流向美国。美国企业也趁欧洲竞争对手的缺失,在俄罗斯市场大展拳脚。如美国的德克萨斯州的贝尔直升机公司和俄罗斯乌拉尔飞机制造厂签署合作协议(虽然后者的母公司在制裁黑名单上),在叶卡捷琳堡组装贝尔公司的单引擎轻型直升机;位于莫斯科的波音公司研发中心项目依旧在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
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那么,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是由古代有机物变来的。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海洋里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它们死亡后的遗体随着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长年累月地一层层堆积起来,跟外界空气隔绝着,经过细菌的分解,以及地层内的高温、高压作用,生物遗体逐渐分解、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
产油方法
随着油价的飞涨,其它生产油的技术越来越重要。这些技术中最重要的是从焦油砂和油母页岩提取石油。虽然地球上已知的有不少这些矿物,但是要廉价地和尽量不破坏环境地从这些矿物提取石油依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另一个技术是将天然气或者煤转化为油(这里指的是石油中含有的不同的碳氢化合物)。
这些技术中研究得最透彻的是费?托工艺。这个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了补偿德国进口石油被切断而研究出来的。当时德国使用国产的煤来制造代替石油。二战中德国半数的用油是使用这个工艺产生的。但是这个工艺的成本比较高。在油价低的情况下它无法与石油竞争,只有在油价高的情况下它才有竞争力。
通过多重工艺过程这个技术可以将高烟煤转换为合成油,在理想状况下从一吨煤中可以提炼200升原油和众多副产品。目前有两个公司出售它们的费-托工艺技术。马来西亚民都鲁的壳牌公司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生产低硫柴油燃料。南非的沙索公司使用煤作为原料来生产不同的合成油产品。南非的大多数柴油是使用这个技术生产的。当时南非发展了这个技术来克服它因为种族隔离受到制裁所导致的能源紧缺。近年来对柴油机的环保要求提高使得对低硫柴油的需求量加大,因此这个工艺又获得了注意。
另一个将煤转化为原油的技术是1930年代在美国发明的卡里克工艺。最新的类似的技术是热解聚,理论上使用这个工艺可以将任何有机废物转化为原油。
石油产品
石油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得到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石油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如下五种:
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有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2.喷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压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气燃料即液态烃。
5.锅炉燃料有炉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润滑油和润滑脂
润滑油和润滑脂被用来减少机件之间的摩擦,保护机件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节省动力。它们的数量只占全部石油产品的5%左右,但其品种繁多。
沥青和石油焦
它们是从生产燃料和润滑油时进一步加工得来的,其产量约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几。
溶溶剂和石油化工产品
后者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间体。
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已经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集天然石油的记载。
扩展资料:
近代石油的历史大周期:
1、20世纪70年代:1960年第三世界产油国联合成立了OPEC,陆续对石油实行国有化。期间借两次石油危机之机提高石油价格。一次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OPEC成员国陆续提出减量提价方案。另一次是伊朗首先爆发革命,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中断,油价大涨。
2、20世纪80~90年代:受两次石油危机影响,国际原油需求出现萎缩,同时以俄罗斯、委内瑞拉为代表的非OPEC原油生产国用新技术和产量的持续增长来应对高油价,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降至25-35美元,国际油价步入20年低迷阶段。
3、10年“黄金期”: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印度等新经济体的高速发展,其对原油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际油价迎来10年“黄金期”,并于2008年7月达到历史峰值147美元/桶。
4、2014-2016年油价下跌:伊朗禁运解除:15年伊朗禁运解除后,其大量抛售浮仓。
5、2017显著反弹的逻辑:世界经济对原油需求减少,而本轮油价下跌反而刺激了OECD对原油的需求,且亚太地区对原油消费拉动依然强劲。
百度百科—石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