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受到了哪些影响?

2.史上的战争,打到一半没,指挥官为何说到敌方买点?

3.经济下滑,油价上涨,普京会完成彼得大帝的梦想吗

4.俄罗斯为什么穷

5.苏联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受到了哪些影响?

沙俄出口油价多少_沙俄出口油价多少钱一吨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力量,也承担了比苏联更大的经济压力。大家都知道苏联和美国当年都是超级大国,苏联为了和国家竞争,就非常重视军事的发展,但是忽视了经济的发展,最后经济支撑不了军事的发展,最终解体。而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很多的东西,也继承了苏联的问题,经济就是最大的问题。

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俄罗斯建立的时候,害怕俄罗斯再次成为第二个苏联,所以在经济上对俄罗斯进行了很多的限制,俄罗斯在建立的时候真的是内外交困。俄罗斯经济继续滑坡,产生了更大的危机,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在下降,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

后来俄罗斯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发展国家经济的道路,就是把自己国家的尤其是石油出口给其他国家。就算是曾经的老对手美国也无可奈何,因为美国自己也是很缺少石油,也要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俄罗斯的经济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终于走出了困境,现在也是一个经济大国。

但是在新的时代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又遇到了瓶颈,石油作为不可再生的,不可能一直都有。于是很多的国家都在寻找新的能源来代替石油,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来代替石油,作为俄罗斯国家的经济命脉,俄罗斯经济上的优势正在消失,如果没够新的发展,俄罗斯将会再次陷入困境。

史上的战争,打到一半没,指挥官为何说到敌方买点?

在黑海和里海之间有一块弹丸之地——车臣,虽然车臣只有1.7万平方公里,但它控制着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将遭到重创。

从18世纪彼得一世和卡捷林娜时期,俄罗斯都将车臣当做远征之地,18世纪80年代,沙俄正式发动“大高加索战争”直到1864年,车臣才被沙俄正式统治,但引用沙皇时期耶尔马骡夫将军的话来说:如果还有一个车臣人活着,这里就不可能有安定。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即便沙皇统治了车臣,车臣内的恐怖袭击依旧不断,为了让车臣屈服,1929年苏联在北高加索受财产税,车臣人又开始奋起反击。

随着苏联解体,车臣民族独立运动开始,虽然俄罗斯继承苏联大统,但想要重新崛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加索地区的丰富石油气。

第一次车臣战争就这样的爆发了,车臣组成了国民卫队,人数达到了6万人,俄罗斯经济近乎崩溃,低油价的打压更是让俄罗斯一直在走下坡路,战争似乎不可避免,1994年俄军分三路进攻车臣。

当时俄军都信誓旦旦,甚至说出了“只需要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以攻下格罗兹尼”,但没想到,在进入车臣之后,俄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在进攻格罗兹尼时,仅仅一夜就有超过1000多俄军牺牲。

车臣如同地狱,参战的俄军士气低落,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活下去,虽然攻占了格罗兹尼,但是后续战争不断,俄军伤亡惨重。

到1996年8月,车臣战争还是没有结束,战争给俄罗斯带来的太多苦难,俄国和车臣不得不签署停火协议,根据统计,俄军死亡3826人,伤17892人,1906人失踪,此外这场战争还有10万平民死于战火。

车臣在沙俄、苏联时期就不断遭到打压,他们的实力为什么会这样强呢?苏联在冷战时期,是一方霸主,西方诸国都不愿看到它崛起,一批无国籍的雇佣兵参战了,虽然这些雇佣兵来源未定,但多少也都知道是谁派的。

除此之外,非法倒卖武器在苏联已经不再是秘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就不断丢失,光是1992年上半年就失踪了1.4万,1994年车臣战争时,俄罗斯的军用库先后丢失4000多支、自动、机枪,以及反坦克炮。

根据《俄罗斯特种勤务部队白皮书》披露,根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俄罗斯境内流出了近20万件武器,由此可见,这些武器大多数都被车臣的人购买走了,这也导致了车臣的武器装备同俄军一样。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时,格罗兹尼一个非法武装代表,希望俄军能够卖他们一点和食品,因为第一次战争时,他们就用这种交涉方式购买了一批。

经济下滑,油价上涨,普京会完成彼得大帝的梦想吗

由于里海是内流湖的形式,没有直接出口海洋的能力,而通过黑海到地中海再经过红海再到印度洋,面临土耳其的控制,由于俄罗斯与土耳其关系不好,所以,俄罗斯就不能穿过黑海直达地中海了,18世纪的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就知道这一点,彼得大帝就想着俄罗斯的出口如何便捷化地到印度洋,19世纪末,俄罗斯就想通过伊朗直达波斯湾的运河,可以直达印度洋,然而没有成功,4月8日,伊朗驻俄罗斯大使迈赫迪.萨纳伊透露,俄罗斯与伊朗正在协议里海直达波斯湾的大运河项目,直达印度洋,摆脱绕行土耳其的兜圈子,最短、直接进入印度洋。普京能完成彼得大帝的梦想吗?

彼得大帝做了哪些出口方面的探索?

里海位于亚欧交界,没有出口,是内陆海,周边有伏尔加河、库拉河、乌拉尔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彼得大帝时期绘制了里海航程地图,《里海引航》于1720年被俄罗斯科学院发布。

1696年,沙皇占领顿河下游的亚速,为了保证物质供应,彼得大帝决定修建一条连接顿河与伏尔加河的运河,由于物质匮乏以及其他问题,1701年被迫放弃。

1703年,彼得大帝不甘心,又通过顿河上游与伏尔加河的打通运河,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1707年开通了运河,有300左右艘船已经在及其艰难的情况下通过这条运河。但是1711年根据《普鲁士条约》条款,彼得大帝被迫放弃亚速,那么,该运河就被迫放弃这条运河的利益了,后来该运河被废弃以至于不通行了。

1904年沙俄与伊朗成立了建设运河委员会,但是,伊朗想参与该运河的利益分成,而沙皇看不起伊朗,因为伊朗与西方列强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沙皇看不起伊朗。而伊朗还想在运河享受法外职权,结果双方不欢而散。当时英国得知俄罗斯开通这条运河后将染指印度洋,所以给伊朗施压,加上1908年两国谈判中断,其后爆发世界第一次大战,使得该项目一度中断,其后多次提起又多次中断。

没想到,今年伊朗与俄罗斯又重提里海波斯湾大运河项目。如果是这样,美国会面临俄罗斯冲出印度洋的冲击,毕竟俄罗斯的军事是与美国匹敌的,美国会不会给伊朗施压呢?欧盟会不会给伊朗施压呢?目前来看,还不明确,将来是否有这种施压呢?

笔者认为,考虑到伊朗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及俄罗斯在伊朗那里下重注,比如军事、核电站等大量合作,而且俄罗斯一直与伊朗关系较好,所以,笔者预测普京能够完成彼得大帝的梦想。

普京财力上能够胜任里海波斯湾大运河的投资吗?

笔者认为,1、石油价格上涨,给俄罗斯带来上涨的收益,2、美元贬值,使得卢布获得喘息的机会,3、全球股市反弹,给俄罗斯带来了财富增加的机会,4、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银行、上海合作银行都是可以给里海波斯湾大运河提供融资的。所以,笔者并不担心资金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普京能完成彼得大帝里海运河的梦想~

俄罗斯为什么穷

俄罗斯继承大部份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经济体系,意即自15年后普遍实质衰退,原因包含:

国防支出比重占GDP幅度过高

国营事业生产效率不彰

苏联式传统经济政策缺乏经济民主监管和微观经济效率

贫富差距加大,教育、卫生及粮食水平降低

此外,第二次石油危机后油价下跌导致贸易经常帐恶化,促使1980年后发动数项经济改革,并停止经济援助古巴、东德及东欧在内的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另因为经济改革措施无法触及***营事业理念,除了裁员以外的措施皆半途而废,结果1980~1990年间失业人口大增,高失业率又恶化社会支出,整体经济掉入恶性循环。

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间,俄罗斯联邦依然挣扎着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以及实现较强的经济增长。俄罗斯联邦的行政和立法机构也意识到,国家的工业基础以及进一步的改革面临了严重的问题,并使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后连续5年下滑。尽管如此,俄罗斯的经济还是相对快速的从世界最大的中央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2006年底,俄罗斯完成了持续八年的增长,从199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年均6.7%的增长率,尽管其间人口呈高负增长。

19年俄罗斯联邦经济有所复苏。1998年的财政危机导致了当年8月卢布的贬值,债务的加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严重下滑。但是在1999年至2001年年间,凭借着较高的石油价格和疲软的卢布,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再度复苏,平均每年增长6%。

这次的复苏,再加上新对基础经济进行的改革,已经提升了投资者对俄罗斯联邦的信心。但是俄罗斯联邦依然十分倚赖天然的出口,特别是占总出口80%的石油、天然气、金属以及木材。目前俄罗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

2005年底,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570亿美元恢复增长到约75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亿美元增长到1822亿美元。直至2006年底更已突破了2800亿美元储蓄大关,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外汇储蓄的国家之一。

苏联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苏联属于发达国家。

虽然苏联在二战后是一个超级大国,但经济实力却在二战后经济急剧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1、基础太弱了。

十月革命后,苏联在当时沙俄的基础上建立,当时本身国家基础很差,沙俄是当时欧洲最穷,最落后的国家,因此,可以说一贫如洗。而且,此后历经内战、二战,国家更是被打成了废墟,这就使得苏联基础很差。

2、经济结构失衡。

一个发达国家,最基础的就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以评判国家发展,居民发展指数。虽然苏联当年为超级大国,但是却明显的头重脚轻。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落后,所以百姓生活得不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很差。

3、只有军事发达。

在苏联时代,除了重点地区,如俄罗斯欧洲部分,还有乌克兰部分地区比较发达外。整个大部分还是非常落后的,而且苏联是勒紧裤腰带来援助其他弱小亚非拉国家。国内生产得不到改善,除了军事领域大量的投资外,很少有资金投入其他的部门。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的背景: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300万人之多。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百度百科-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