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佩克组织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2.海湾国家有哪些?

3.油价现在13连跌,过年前还会跌一次吗?

4.海湾战争中的美国和伊拉克

5.海湾战争与石油有什么直接关系?

6.百公里9.5个油,一公里要多少钱?

伊拉克海湾周边油价多少_伊拉克 海湾

众所周知,自二战后,美国发动的战争就一场接着一场,但是战争的残酷也远非一般人能够承受,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虽然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但是仍然对参战士兵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根据统计,68万参加海湾战争的美国士兵中大概有15万人都换上一种怪病,而截止到目前,已经有9000多人因此丧命,还有数十万人每天要忍受病痛带来的折磨。

这种怪病被称为“海湾战争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失眠、失忆、情绪失控以及某些功能减退导致相关系统失调等等,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残酷的战场环境会刺激士兵的心理,如果背负的压力过大,就会导致生理系统的崩溃。另一方面,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大约使用了300吨的贫铀弹,无论是接触到贫铀弹的士兵还是因为在战场中吸入了铀颗粒物的士兵都会受到辐射,进而引发相关病症。

然而美军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2001年,阿富汗反恐战争爆发,紧接着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这两场战争分别持续了13年和9年,由于美军采取了“更加公平”的士兵们轮番上战场的做法,所以一共有230万美军曾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服役,而“海湾战争综合症”也再一次出现在他们身上,根据不完全统计,这230万美军当中至少有两成也就是46万美军患上了怪病,绝大多数都具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但是,仔细回想一下,当初伊拉克可是有100万的军队,但是却在美军的手下坚持了4个月就被全线击溃,这是为什么呢?在当时,伊拉克综合国力排名前三,在武器方面,伊拉克从欧洲和俄罗斯购买了大量的新型战斗机,从装备上来看,并不会显得特别逊色,但是那个战争过后,这些武器装备一点影子都没有了。

美国3万人干掉了伊拉克100万的军队,这在当时看来是很不能够让人接收的,毕竟人数太过悬殊了。后来,根据美军方面的透露,伊拉克之中出现了内奸,关于伊拉克内部的一些情况,美国早就了如指掌,并且事先就做好了相应的规划。

从这里可以发现,美国的情报工作一直都是很厉害的,特别是现如今的情报局,在美国的军事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3年的一天,美军俘虏萨达姆。我记得当时我正在看电视,突然说大新闻出来了,萨达姆在一个地洞里被抓住了,萨达姆出来的时候胡子拉碴、蓬头垢面当时我还在想萨达姆这种人怎么能被人活捉呢?正常情况下是宁死也不能叫人活捉,被活捉有什么好处,难道经过美军审判能活下来吗?这个独裁者萨达姆最后居然是被俘的,还有利比亚的独裁者卡扎菲最后也是被俘后跪地求饶,这些都令人大跌眼镜,因为这些人看起来都是最不像会被俘或求饶的人。尤其是卡扎菲,他在求饶完以后还受辱,受辱之后就被乱拳打死,这实在是让我难以理解。

当时美国打伊拉克的理由是怀疑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最后并没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去打伊拉克,实际上在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时候,美国人民是非常反对的,美国人民为了伊拉克战争也付出了很多。伊拉克战争最终花了美国纳税人七千多亿美元,牺牲了四千多名美国军人的生命,这场战争到底有什么意义?全体美国人民非常愤怒:“这伊拉克战争不就是我们全体美国人民在给犹太人埋单吗?”大家知道美国有六百万犹太人,美国人民认为是这些犹太人得罪了穆斯林,是这些犹太人得罪了拉登,是这些犹太人得罪了所有阿拉伯国家的人民,而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支持犹太人。但这也没有办法,因为犹太人有钱,犹太人把持着美国的媒体、把持着美国的大银行但是最终花的这七千多亿美元还是全体美国纳税人的钱。

人们都说,美国这个国家的强大,是由于有三大支柱――货币、科技、军事。实际上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真正支撑美国的是货币和军事,而支撑货币的则是美国的军事力量。

全世界所有国家军队的打仗都是烧钱,但美军打仗虽然也烧钱,但却能一边烧钱,一边为美国挣钱,这一点,其他国家都做不到。只有美国,可以通过打仗获得巨大的利益,尽管美国也有失手的时候。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大部分人心里想到的是两个字――石油。美国人真的是为石油而战吗?非也。美国人如果为石油而战的话,那么,美国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后,为什么不从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而且,油价从战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飙升到战后的149美元一桶,美国老百姓并没有因为美军占领了伊拉克这样的产油国而享受低油价。所以说,美国打伊拉克不是为了石油,而是为了美元。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美国人在伊拉克打仗,还不止是这一个目标。它同时也是在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当年小布什为什么一定要打伊拉克?现在我们已经看的很清楚,萨达姆没有支持恐怖主义,没有支持基地组织,也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为什么萨达姆却最终走上了绞刑架?因为萨达姆自以为聪敏,想在在大国之间玩火。

事实上说出来的原因都不是真实原因,反恐或者发展生化武器都不是根本原因。美国耗费7000多亿美元历时7年伤亡几千人最后悻悻的撤走,最终达到了什么目的?单纯的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或者单纯的为了寻找萨达姆支持恐怖主义的证据?或者为了寻找伊拉克拥有大规模的所谓生化武器吗?以美国发达的情报网、以美国的精明,为了搜集萨达姆支持恐怖主义或者有生化武器的证据需要耗资7000亿并且制造一场战争来达到目的吗?应该不需要,这些证据完全有其他办法来搜集。

战争是经济的延伸,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原因必然是因为经济原因。1972年,苏联与伊拉克签订“友好合作条约”,1973年,萨达姆力主收回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的股份,美国石油公司损失最大。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经过42天最终取得海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经过此次战争美国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的军事存在。苏联解体之后,世上已经再无国家可以直接与美国抗衡,美国为了维持美元的霸主地位,而且为了获得国际石油定价权,要打击和分化欧佩克内部各个国家,所以选择拿处处与自己对着干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开刀。对美国而言获取石油定价权比占有伊拉克油田更值得做,获得石油定价权比占有油田的利益更大。

美军以反恐的名义发动伊拉克战争,如今已经持续14年之久,可是整个局势仍然处于半失控状态。美国并没有给伊拉克人民带去其承诺的自由,和平幸福而是恐怖不断,经济凋敝。

14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投入军费超7000亿美元,并且付出了大几千美军士兵伤亡的沉重代价。美军计划的扶持亲美政权,并尽快脱身,但是伊拉克的复杂局势并没有给予美军脱身的机会。

如今美军又想撤军,又想留下颜面,避免伊拉克局势失控,所以在撤军问题上也是左右为难。如今美军宣布阿富汗增加军队,就是美军撤军失败的写照。

有人问美军为啥不把伊拉克的石油据为己有,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美军是以反恐名义进入伊拉克,并不是对伊拉克的完全占领。美军没有理由直接占有伊拉克油田,只能通过间接控制的方式达成对伊拉克油田侵占。

另外伊拉克油田的开发维护成本比较高,美国也没有直接占领具有己有必要条件。美国直接把伊拉克油田占为己有也要履行相关程序,毕竟伊拉克是主权国家。美国不可能冒世界指责的风险直接占领。

事实上,美军军事占领伊拉克主要是为了在伊拉克打造一个中东民主样板,为推行美国意识形态,推行美国价值观作铺垫。美军希望听过对伊拉克的直接控制,达到控制中东的目标,石油并不是其最主要的目标。虽然外界都把获取石油当作美军主要目标,实际上美军更为关注的是其中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意义。

欧佩克组织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产量、消费需求量、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世界石油储备量这些市场因素,又包括战争、意外事件等非市场性因素。由于非市场因素的随机性太大,本节打算从市场因素出发,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和分析这些市场因素在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4.3.1.1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产量、价格政策

为反击国际大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统一和协调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政策,1960年9月在伊拉克政府的邀请下,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与会代表在巴格达聚会,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即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初成立时只有上述5个成员国,后来又加入了6个,欧佩克现有11个成员国,它们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加拉瓜、卡塔尔、沙特、阿联酋和委内瑞拉。

目前,OPEC已探明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8%,但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图4.12为OPEC在1960~2002年期间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份额变化。OPEC市场份额的高峰出现在1973年,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5%。此后由于石油危机引起的高油价导致世界经济萧条,石油消费量锐减,以及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能源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墨西哥、英国北海油田、北阿拉斯加等许多大油田的相继发现,加上其他非OPEC国家受高油价诱使增加产量等原因的综合影响,OPEC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跌到最低时只有30%左右,但1986年后的低油价刺激了世界石油消费的增长,抑制了对高成本油田的投资和石油勘探投资,加上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使得对OPEC的石油需求量增大,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主要由欧佩克来满足,OPEC的石油市场份额开始缓慢上升。近年来由于非OPEC,特别是俄罗斯等国不断增产,OPEC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基本上稳定在40%左右。虽然目前只有40%左右的产量份额,但由于OPEC还留有约600万桶/日(或3亿/t年)的机动生产能力,这是其他石油生产国所无能为力的。世界上有50多个非OPEC产油国,他们以不足1/4的已探明储量,生产着占世界60%的年产量。因此,这些非OPEC石油生产大国,如俄罗斯等,基本上都已开足马力在生产。

凭借巨大的剩余生产能力,OPEC可以在国际原油价格超过市场承受能力、对主要石油进口国的经济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增加产量,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此阻止油价的上涨并进一步降低油价;反之,当油价过低对石油出口国收入和经济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减少产量,缓解供过于求的局面,阻止油价的继续下滑,促使油价进一步回升。OPEC根据市场状况,通过剩余生产能力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进行调节,力争将世界石油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从目前阶段看,虽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限制和制约了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和控制能力,但它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有时甚至能够操纵国际油价的涨落。尽管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总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60%,但各国均按自己的行为方式生产,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行动,所以单一非O PEC国家的产量通常无法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图4.12 OPEC石油产量份额

(据h tp://www.eia.doe.gov/emeu/aer/pdf/pages/sec11_10.pdf)

此外,由于OPEC有大量的已探明石油储量,许多长期预测都表明将来世界对OPEC资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从长期来看OPEC的石油份额有增大的趋势。因此,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不仅不会降低,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大。所以如果OPEC能够协调好各国的利益,做到行动一致,将油价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应当是一件较有把握的事情。

OPEC原油价格指的是沙特阿拉伯轻油(Arab Light)、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混合油(Sahara Blend)、印度尼西亚米纳斯(Mlnas)、尼日利亚邦尼轻油(Bonny Light)、阿联酋迪拜油(Dubai)、委内瑞拉蒂朱纳轻油(TiaJuana Light)、墨西哥依斯莫斯轻油(Isthmus),7种原油市场监督价格的平均价格,O PEC利用这个价格监督国际石油市场的原油价格。OPEC从1999年9月以后开始研究价格带机制,并从2000年3月起开始正式实施这一机制。所谓价格带机制就是事先设定一个价格幅度,如果实际价格超过或低于这个幅度一定时间,就通过调整产量使价格回到设定的幅度内。欧佩克进行的尝试和各国货币当局为回避外汇大幅度变动而介入外汇市场的做法相似。

2000年10月开始,0PEC启用石油产量调整机制,使油价在2001年9月之前都维持在OPEC设定的价格机制带中。但到2001年9月美国爆发“9.11”事件,虽使油价一度上涨,但随后因国际石油市场担心美国经济将受重挫,带来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加上产油国为了维持国际稳定而暂停启用石油产量调整机制,未在需求降低时进行减产,使油价在2001年10月跌至低于每桶20美元,甚至到2001年11月接近16美元/桶。截止到2001年12月底,因为冬季需求增加,且OPEC和非OPEC产油国也确定进行减产,油价才重新回到价格机制带中。2002年底和2003年初由于美伊战争和国际投机力量的双重影响,国际油价一度冲高到33美元/桶。但战争开始后油价迅速回落,此后的半年左右时间里油价基本上控制在OPEC的价格机制带中。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日趋紧张,重建问题又困难重重,人们担心中东地区动荡局势将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石油供应紧张,加上世界经济的复苏和O PEC 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减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3年油价不断振荡上行,2004年4月以后更是一路上涨,完全脱离了OPEC设定的价格机制带。图4.13为2001~2004年11月OPEC一揽子油价走势。应该说在平稳时期OPEC的产量政策效果还是比较有效的。

图4.13 OPEC一揽子价格走势

(据EIA/OPEC通讯社)

4.3.1.2 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

原油产量作为供给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原油产量由OPEC和非OPEC原油产量两大块构成,OPEC和非OPEC的产量波动引起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波动,进而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图4.14和图4.15 分别反映了1960~2002年期间OPEC、非OPEC和世界总的原油产量变化趋势和波动状况。

图4.14 原油产量波动

图4.15 石油产量波动

可以看出,自1960年以来的30多年里,除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的解体,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出现微弱的下降外,其余时间里非OPEC原油产量基本上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世界原油产量的波动主要来自OPEC原油产量的波动(表4.2,表4.3)。OPEC组织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原油产量稳步上升,波动较小,但随后的10多年时间里产量波动较大。其中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大的石油危机,OPEC原油产量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80年代初期O PEC原油产量大幅下降,从而导致世界原油产量发生相似的波动。

表4.2 欧佩克、非欧佩克和世界原油产量波动性统计量

表4.3 欧佩克、非欧佩克和世界原油产量波动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图4.16明显地看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世界原油产量的剧烈波动与OPEC原油产量的波动几乎完全一致。统计分析显示,OPEC原油产量变化与世界原油产量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4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而非OPEC产量变化与世界原油产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只有0.278,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由于OPEC和非OPEC共同提供世界所需的原油产量,所以两者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为负(-0.062)也说明了这一点。但由于世界所需的原油产量是随着供需、经济发展等情况而不断变化的,所以两者的这种反向关系很微弱,是不显著的。因此,OPEC原油产量波动是造成世界原油产量波动的一个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进而也是造成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原因。

既然OPEC原油产量变动是世界原油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OPEC产量变动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和波动起了一定的作用。图4.16反映了1970~1998年期间OPEC原油产量与世界原油价格的变化趋势。

图4.16 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

在OPEC原油产量波动的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也从1970年初的每桶3~4美元上涨到每桶30多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原油产量稳步上升,原油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中东石油禁运打乱了石油产量的稳定走势,造成恐慌,使得原油价格迅速上涨。但随后OPEC组织进一步减产,原油价格仍然下滑,显然这就不是供给方面的原因,而主要是由于前一阶段高昂的原油价格造成世界经济的萧条导致需求减少所造成的。所以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趋势并不呈完全反向变动关系,这也可以简单地说明O PEC组织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或左右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

4.3.1.3 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与世界石油需求

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稳步增长时,由于各行各业扩大生产,需求的能源量相应增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工人或更长的工作时间或劳动强度,从而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可能导致居民对生活能源使用的增多;相反,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时,各行业相对缩小生产规模,导致作为原材料的石油需求量减少,由于各部门生产规模缩小,或减少了雇佣劳动力或缩短了工作时间或降低了工作强度,使得居民收入也随之减少,这又进一步减少了居民对生活能源的使用。所以,能源消费量与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一些文献从实证角度也证实了这种关系的存在性。

4.3.1.4 OECD石油储备与国际原油价格

石油储备在将各种市场波动传送到油价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库存在国际石油市场这个大系统中处于调节总供需量的地位。其数量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石油市场进出口量的变化(抛出库存可使进口量减少,购进库存则使进口量增加)。库存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调节进出口量的“水库”。库存(物流)变化(即库存油在市场上的流量大小与方向)主要受供求差额、库存目标量、经营决策等信息流的制约与调节。它是一个累积性数量,与油价走势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图4.17)。

图4.17 OECD石油储备与国际原油价格

(1)20世纪80到90年代,油价基本处于经库存调节后的相对平稳的收敛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10多年里,除了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海湾危机中有很短的一段时期出现了每桶原油价格超过30美元的情况外,油价一般都在每桶15~25美元的较小范围内波动。鉴于石油是中短期需求价格弹性极低的商品,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的时间里,国际石油市场是处于OPEC组织和西方石油大公司都无法完全控制局面的条件之下,石油价格应该有相当大的波动空间。而这种大波动没有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是与主要石油进口国的巨大石油库存储备的存在和合理使用有相当大的关系。

(2)1997年起的油价动荡与同期储备量较大的变化有关

从1997年初开始,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石油需求锐减,OECD国家的石油库存储备量开始持续上升,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库存储备总量在460Mt到480Mt之间窄幅波动的局面。1998年1月一举突破500Mt大关后继续扶摇直上,1998年8月份达到526Mt的高峰。库存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反映了当时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严重情况。虽然库存的迅速增加有助于大量吸收过剩的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价格暴跌的压力,但是油价的急落还是几乎同步而来。到1999年2月,油价跌破了每桶10美元的心理线。这说明在1997年以后制约世界石油市场的大环境条件方面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

(3)如果没有库存调节,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

有研究表明,即使原来市场处于平衡状态,也会由于经济增长的变化、节能、替代能源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也可能破坏原有的平衡,使油价波动不可避免,并且由于产、消双方调节不能合拍,使得油价有暴涨的趋势,甚至很长时间内不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而没有像在可调节库存的条件下出现的油价波动渐趋平缓收敛的迹象。

因此,无论是在过去的相对稳定时期,还是在剧烈变动时期,库存的存在都有助于抑制或缓解油价的过激变化。

因此从长期来看,OPEC原油产量、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和OECD石油储备量是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

海湾国家有哪些?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组织,于1960年9月14日成立,1962年11月6日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目前包括12个成员国,即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前成员国还包括加蓬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表2-8)。

表2-8 欧佩克组织各国所在地

资料来源:OPEC: Member countries.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6 October 2012]和Field Listing.CIAWorld Factbook.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4 January 2009]。

欧佩克组织虽然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和14%左右,而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但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0%左右,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该组织执行统一石油价格政策和配额制,以便把油价稳定在高水平;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强大、最难对付的国际性组织(表2-9)。

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形势的变化,石油市场已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力量也随之日益增强。例如,根据BP公司2013年的能源报告数据显示,1970年到2012年间,美国石油消费量由每天的1471×104桶增至每天1555.5×104桶;中国的石油消费增加了17.38倍,由每天的55.6×104桶增至每天1022.1×104桶。而且中国的石油进口量2012年比2005年增加了1.21倍,由每天245.7×104桶增加到每天的543.3×104桶。

该组织旨在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并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稳定的石油供应,兼顾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双方的利益。其通过自愿减少石油产量,或在市场供应不足时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来达成上述目标。例如,1990年海湾危机期间,该组织大幅度增加了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万桶的缺口。

表2-9 欧佩克组织对石油价格影响大事记

另外,欧佩克组织将石油交易经济活动导向了政治活动方面。1973年10月,作为反对以色列战争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沙特阿拉伯领导其他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展开了石油禁运,导致了西方国家的能源危机。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所获得的经济成功,大量的石油美元在几十年间迅速地流入这一地球上人口最不稠密的角落。石油输出国组织在20世纪的后期每年石油收入达1500×108美元。

油价现在13连跌,过年前还会跌一次吗?

海湾国家是哪些?

海湾国家是指中东六国即阿联酋、巴林、沙特 *** 、阿曼、卡塔尔和科威持,位于 *** 海的波斯湾和阿曼湾沿岸,该地区盛产石油, *** 国家是指以 *** 民族为主、居民大多数信奉 *** 教、讲 *** 语,并且加入了 *** 国家联盟的国家。 *** 国家,又称 *** 世界,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比欧洲大陆的面积还要大。从大西洋沿岸到阿曼湾,全长7000公里,是地球圆周长的六分之一。根据 *** 联盟统计, *** 国家现有22个国家,分布在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其中包括海湾地区。位于亚洲的国家有12个,他们是: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也门、沙特、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在非洲的有10个国家,他们是: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索马里、吉布提和科摩罗。 *** 语是 *** 国家的官方语言, *** 国家中通用英语。 *** 语可分为正规语和方言,正规语在 *** 各国都通用,方言是各 *** 国家当地流行的语言,两者差别很大。

中东地区包括那几个海湾国家?

中东包括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埃及、伊朗、阿富汗、沙特 *** 、卡塔尔、巴林、阿联酋、阿曼、也门、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土耳其、塞浦路斯等二十三个国家。。

海湾国家有哪些国家?

海湾国家指波斯湾沿岸国家。沿岸国家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 *** 、巴林、卡塔尔、 *** 联合酋长国和阿曼。

波斯湾

波斯湾Persian Gulf

印度洋西北部边缘海,又名 *** 湾,通称海湾。位于 *** 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西北起 *** 河河口,东南至霍尔木兹海峡,长约990公里,宽56~338公里。面积24万平方公里。水深:伊朗一侧大部深于80米, *** 半岛一侧一般浅于35米,湾口处最深达110米。沿岸国家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 *** 、巴林、卡塔尔、 *** 联合酋长国和阿曼。海湾地区为世界最大石油产地和供应地,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年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所产石油,经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素有“石油宝库”之称。

baike.baidu/view/30625

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 GCC)全称海湾 *** 国家合作委员会,1981年5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成立。其成员国为 *** 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 *** 6国。成员国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00万,主要资源为石油和天然气,是中东地区重要区域性组织。总部设在沙特 *** 首都利雅得。2001年12月,耿门被批准加入海合会卫生、教育、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等机构,参与海合会的部分工作。

海湾国家指的是那些国家? 30分

海湾国家 :hǎi wān ɡuó jiā

指 波斯湾 (简称“海湾”)沿岸的8个国家。包括 伊朗 、 伊拉克 、 科威特 、 沙特 *** 、 巴林 、 卡塔尔 、揣 *** 联合酋长国 和 阿曼 。

记法:两伊(伊朗、伊拉克),两特(科威特、沙特 *** ),两阿( *** 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巴林。

其实,“海湾国家”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世界上本有许许多多的 海湾 ,每一个海湾都有自己的专门名称,如 北部湾 、 孟加拉湾 等。虽然“ 海湾战争 ” 、“ 海湾合作委员会 ”、“美国在海湾驻军”等说法常见于新闻媒体,但在伊朗却被称之为“波斯湾战争”、“波斯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驻军波斯湾”。

波斯湾位于亚洲西南部,是 *** 海 西北伸入大陆的一个海湾,世界上最重要的 内海 之一,简称“海湾”。它介于 *** 半岛 和伊朗之间,全长1040公里,宽180-320公里,面积约25.9万平方公里。往东通过 霍尔木兹海峡 与 阿曼湾 连接,出阿曼湾南口,通过 *** 海进入印度洋。在中东地区,海湾国家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来自UC浏览器

海湾地区都包括哪些国家?

在亚洲西南部的 *** 半岛和伊朗之间,是一片狭长的海面,象印度洋伸入陆地的一条手臂。这里就是波斯湾,简称海湾。海湾地区包括沿岸的8个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 *** 、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面积约465万平方公里,人口7472万。海湾地区有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储藏量和产量占整个中东地区的90%以上。

中东一般指亚、欧、非三大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16至17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向东方扩张时,按离欧洲的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它们的范围没有明确的划分。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除包括海湾地区8国外,还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国、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土耳其、塞浦路斯,共16个国家。面积约730万平方公里,人口1.35亿。中东是东西方交通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石油资源极为丰富。

*** 国家一般指以 *** 民族为主的国家。 *** 教成为他们共同信奉的宗教(黎巴嫩有4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 语是他们通用的语言。 *** 国家除中东的埃及、伊拉克、科威特、沙特 *** 、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巴勒斯坦国、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等13国外,还包括非洲的苏丹、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索马里、吉布提等,共21国。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2亿。

中国有哪些海湾

中国大的海湾有北部湾、渤海湾、杭州湾。北部湾最大,位于我国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省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及越南之间。有南流江、红河等河流注入。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三个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达12 万平方公里。

小的海湾有亚龙湾、龙溪湾、三亚湾、清水湾、石梅湾、辽东湾、莱州湾、胶州湾、星海湾、大连湾等等。

海湾战争参与了41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你自己查查百度百科吧,资料很详细。

海湾石油富国是指哪些国家?

海湾合作委员会成立于弗981年5月25日,有6个成员国: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和阿曼。海合会基本结构包括***组成的最高委员会、成员国外交部长组成的部长委员会和秘书长组成。它是一个地区性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

亚洲有哪些海湾

看 真- 人 *现 场* 露 - B- -B -! , , 3,大不.留点. 3. 7. C. 5 -点 -匸 ,〇 ,㎡!. 亚洲北部,包括西西伯利亚低地、中西伯利亚高原、哈萨克丘陵和土兰平原四部分,这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组合区。其中土兰平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大部海拔不及100米,且有不少地面低于海平面。第三纪以前,本平原尚被古地中海所淹没,因此在海面褶皱基底上覆有第三纪中新世以前的海相沉积,中新世以后始成为陆地。由于气候干燥,大部分为风沙吹积的沙丘,卡拉库姆沙漠和克齐尔库姆沙漠,是中亚的两大沙漠。西西伯利亚平原,属于海西褶皱的沉陷区,在古老的基底上,平辅著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这是一个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海拔不到100米的大平原,鄂毕河流贯其中,地面泽沼甚多。在第四纪时因受大陆冰川影响,本区河流曾南流入咸海和里海;冰期以后,土尔盖古海峡地区隆起而成为分水岭,使本区河流改向北流,今在土尔盖谷地仍有古河道遗迹。中西伯利亚高原是一个海拔在600~700米以下的台地,上有丘陵分布。哈萨克丘陵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古老低山和分布著盐沼和沙丘的单调台地,海拔一般仅300~500米,表面比较平坦,只有个别起伏和悬崖。

亚洲南部,包括 *** 台地、德干高原、中南半岛中部高原(又名掸邦高原),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印度河—恒河平原,是一个以台地为主的地形组合区。 *** 台地和德干高原都是古老地块,地势均向东倾斜,其西部海岸都有陡崖,两者的西北部也都有大面积熔岩喷发。 *** 台地,自寒武纪以来,几乎没有受到褶皱变动,因此在古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都能保持平整,仅具有近于水平的单斜构造。台地整体比较单调平坦,由于气候干燥,无常流河,故多干谷,中、南部沙漠广布。德干高原,由于侵蚀较大,故表面有较大起伏。掸邦高原,海拔高约2,000米,岩溶地貌发育,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印度河—恒河平原,都是河流的冲积平原,在构造上同属于新褶皱山脉前渊地带,是海湾的一部分,前者属于波斯湾的一部分,后者的前身是孟加拉湾和 *** 海的一部分。以后由于河流的冲积,平原不断外伸,形成今日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印度大平原在印度河与恒河之间的分水岭,海拔也不过240米。

海湾战争中的美国和伊拉克

有可能,一是国际油价还处于下跌趋势,二是春节前后油耗主力的工业大部休假停工并影响另一油耗运输业,客运增加的用油远小于产业减少量,所以供给宽松需求减少,但要看“两桶油”脸色。

国际方面,尽管原油供给过剩,油价创出近六年新低,但阿联酋仍维持增产目标。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3个月后原油价格可能跌到40美元附近,远低于原先预估的70~80美元。因该行对OPEC可能减产让市场恢复平衡已不抱希望。

国际油价暴跌至六年新低 阿联酋坚持增产

据外媒报道,阿联酋能源部长Suhail Al Mazrouei 1月12日称,阿联酋将坚持原油长期生产计划,到2017年时将原油产能提高至350万桶/日。他表示,阿联酋预计当前油价是不可持续的,未来用不了太久的时间,原油将会出现反弹。

高盛:三个月后油价跌至40美元

近日,高盛等投行下调了对原油价格预期。高盛预计,三个月后原油价格可能跌到40美元附近,远低于原先预估的70~80美元。高盛对6个月和12个月后WTI油价的预估分别从75和80美元大幅调降至39和65美元,对布伦特原油的预估分别从85和90美元调降至43和70美元。

高盛称,美国油价需在今年上半年跌到每桶40美元附近,才能遏制页岩油投资,因该行已放弃OPEC可能减产让市场恢复平衡的预期。

石油生产商即使亏本也不停产?

尽管目前油价已跌至近六年新低,但离盈亏平衡点仍然有一段距离。那么油价跌到多少,石油公司才不赚钱?据国际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的分析,即使布伦特原油价格在上周五收盘的水平上再降20%,至40美元/桶,也仅有1.6%的世界石油供应商不赚钱。

Wood Mackenzie的分析师Robert Plummer表示,原油价格降至40美元/桶对全球石油生产的影响非常小。即使当一个油田变得不赚钱,也不一定会促使生产商立刻停产。“生产商可能会倾向于继续亏本生产而非停产,他们可能会选择储存生产出来的石油,寄望于油价反弹时可以出售。”他如是说。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油价暴跌,OPEC内部出现巨大分歧。近日,伊朗与委内瑞拉承诺将联手行动制止油价下跌。委内瑞拉主张以减产的方式推升油价,将努力让OPEC成员和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达成共识,合作利用创新机制逆转油价,让油价回到可接受的水平。与伊朗、委内瑞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以沙特为首的海湾产油国***多次强调不采取措施阻止油价下跌。近日,沙特王子称,油价永远不会再回到100美元,这对油价形成打压。

就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样,石油的价格有升也有降。在过去,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经常削减原油产量来稳定价格。伊朗、委内瑞拉和阿尔及利亚正在敦促该组织如法炮制,但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及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其他盟国拒绝减产。与此同时,伊拉克实际上正在增加产量。

沙特官员表示,如果他们减产让油价回升,沙特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只能令竞争对手获益。他们声称自己乐见油价继续深跌。

不过,原油产量可能会在下半年开始减少,价格到时候也会开始反弹。在石油的发展史中,起起落落总是反复上演。

海湾战争与石油有什么直接关系?

海湾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还曾经援助过伊拉克,可是为什么两伊战争后,伊拉克翻脸不认人,强行入侵科威特。从而引发美国参战,发起海湾战争。

引发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为什么入侵科威特?

首先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历史渊源中同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伊拉克与科威特同为巴士拉省。一战后奥斯曼土耳其解体,英国人占领科威特。并把科威特从巴士拉省独立了出去。

英国撤出科威特后,没有把科威特还给伊拉克,从而支持科威特的独立。伊拉克打死也不承认科威特的立国合法性。

可以说,伊拉克一直对科威特有垂涎之心。

两伊战争期间,为了支持伊拉克代表的阿拉伯人。为伊拉克提供大量的贷款。贷款金额有140亿美元之多。拿着这些钱,伊拉克购买了大量的美式武器。最后的钱还是跑到了美国人口袋里。

两伊战争结束后,战争耗费了伊朗和伊拉克大量的人力、财力。伊拉克大量的石油开采设施遭到破坏。石油出口量仅为两伊战争前的五分之一,经济常年赤字。

萨达姆因为经济发了愁,他心里认为他与伊朗的斗争则代表了阿拉伯人,减轻了伊朗波斯人的霸权。作为劳务费,应该把科威特贷款的140亿美元的贷款抹去。

可是科威特坚决不同意。萨达姆怀恨在心。战争人是老子出的,力也是老子出的。打了8年。你们这群阿拉伯人只是借钱给老子去打。最后还要我去还。凭什么!

后来波斯湾石油大发现后,国土面积仅为伊拉克的1/25,石油储量却是伊拉克的8成以上。每年光出口石油科威特就能赚个100来亿美元。然后科威特地理位置还特别好,位于波斯湾的出海口。出口石油很是方便。

多重利益权衡之下,萨达姆嘴角微微一笑,科威特那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是是伊拉克的一个省了。

吞并科威特,跟美国有啥关系,他们为什么出兵?

美国出兵科威特,也就是那几点原因。科威特具有大量石油储备,如果放任伊拉克吞并科威特。

伊拉克就掌握了石油的定价权,石油减产,油价由于供需关系,石油也会涨价。

伊拉克通过石油迅速补上国内的经济窟窿,而对于美国来说,自己国内的石油资源价格会受到影响。

美国不希望石油价格在全球范围内被人牵着鼻子走。

战略要地方面,伊拉克的野心不仅仅是科威特,下一步很有可能是攻占沙特。控制大部分中东的石油。

美国着急了,沙特可是美国控制整个海湾地区的根据地。没有了战略根据地,那美国在海湾地区说的话谁还会听。

所以美国联合联合国以及众多国家,抵制攻击伊拉克。第一个战略就发动了沙漠盾牌行动,宗旨就是保护沙特不被伊拉克入侵。同时也施加压力,让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剥夺美国人的石油资源和战略要地,伊拉克可算是除了美国人的霉头。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甚至还把近些年的高科技武器投入到实战中。结果可想而知,美国代表的联军只损失很小代价就赢得了战争。

伊拉克可怜的娃,又一次被美国联军打爆,战争中伊拉克国内的电力也被打瘫痪。

萨达姆到处挑事,为什么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趁机消灭他

萨达姆的100万陆军在美国等联军的攻势下,被击败了。而美国却没有趁机一举歼灭萨达姆政权。这是为什么呢?

苏联那个时期还在,苏联老大哥说了,只要伊拉克撤出科威特,苏联就会保护伊拉克。美国没有理由因为伊拉克与苏联交恶。虽说,那时候的苏联已经是癌症晚期。快要完蛋。

另一点,反抗伊拉克联军中是有阿拉伯人参与的。美国发起海湾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训下伊拉克。如果完全把伊拉克政权打散,战争的目的完全就变了。美国在中东阿拉伯人的声望会大跌。

最后也就是怕陷入战争泥潭,消灭一个政权很容易。可是消灭以后的治理问题呢。谁来管理整个国家。伊拉克乱了,对于石油肯定不是利好。到时候恐怕石油价格又不稳定,从而影响美国的经济。

美国由此就没有继续消灭伊拉克政权,从而老布什给小布什埋了个坑。

尾声

萨达姆被击败后,伊拉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日益好起来。反倒是萨达姆时期,伊拉克的石油储量是伊拉克历史最高,人民的生活稳定。

萨达姆的独裁是提升了伊拉克的经济,却让伊拉克人民失去了民主和自由。历史中是有借鉴的,韩国的朴正熙也同样是因为独裁提高了韩国整体经济。到头来还不是被自己人给暗杀了。

独裁者没有人民的支持,路走的都不是太长远。

百公里9.5个油,一公里要多少钱?

令世人震惊的海湾战争已过去了十多年,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对伊拉克迅速作出的反应已成为现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经典的一幕。开始于1990年8月7日的“沙漠盾牌”军事行动已成为研究现代战争的专家、军事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词。这场历时42天、投入最先进武器的海湾战争,实际上是一场真正的20世纪末期的石油大战。

面积1.8万平方千米,人口仅180多万的小国科威特是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5位的“石油大国”。20世纪90年代初,它的探明石油储量达92.3亿吨,年产量超过1亿吨,是世界主要石油供应基地之一。

与之相邻的伊拉克也是石油大国,储量居世界第2位。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从拥有500亿美元海外资产的富国,沦为欠外债达700亿美元的穷国。与伊朗停战后的经济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而伊拉克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石油出口。

科威特油田的含油层厚、油质好、埋藏浅。伊拉克南部的鲁迈拉油田正处在伊、科边境地区,虽然该油田仅有约3.2千米长的小部分延伸到科威特境内,但科威特在两伊战争打得正激烈时,曾利用新的开采技术加紧在此处获取石油。对此,伊拉克再三指责,并要求科方赔偿24亿美元的损失。

此外,1990年初,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肆意超过石油输出国组织(即“欧佩克”)分配的生产定额,大量增产出口原油,致使世界石油市场的油价从每桶18美元跌至14美元。这对急需资金的伊拉克无疑是雪上加霜。1990年7月中旬,伊拉克就此猛烈攻击科、阿两国这种不负责任的超产行为,声称自己仅上半年就因此损失了140亿美元。

为了“弥补”石油工业方面的损失,并控制科威特的石油资源,伊拉克数十万大军于1990年8月2日出动,一夜就攻下了科威特。

仅仅5天之后,美国就做出了迅速、强烈的反应,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海湾战争,为什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一语道破了天机:既不为了民主,也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

到1990年,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有65%在海湾地区。那里的石油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25%,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的40%。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全世界每年产出的30亿吨石油中,约30%是由美国消费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以2%的年增长率增加,但经过百余年的开采后,其国内的石油产量却连年下降,因此,美国的石油消耗对进口的依赖日趋严重。到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已达206.4万桶/天,占其总进口量的26.9%。

日本消耗的石油中有99%依赖进口,欧洲共同体国家在1989年石油进口量占其石油总消费量的80%。

西方的政治经济学家认为,谁控制了海湾石油,谁就控制了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生命线。难怪伊拉克攻占了科威特,打算控制海湾的重要产油区时,西方世界惊慌失措,大规模出兵,动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军事力量,发动了海湾战争。

自从坦克、飞机、战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示出威力以后,摧毁和破坏敌方的石油生产、供应的设施和机构,已成为现代化战争中克敌制胜的一条重要作战原则。因为如果石油供应被切断,再好的作战装备也只能成为一堆废铜烂铁。

回顾这次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杀入伊拉克以后,并未受到战前许多军事分析家们预测的恶战,伊军大部分不战而退、溃不成军,仅仅100小时就结束了战斗,伊拉克无条件接受了联合国有关12项决议。

各国军事分析专家在战后分析发现,除了萨达姆指导思想失误之外,石油供应被切断是伊军迅速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从地面攻入伊拉克之前,美、英等国出动了强大的空军对伊拉克境内实施了现代战争史上空前的大规模、高强度、高准确性的长达38天的“地毯式”轰炸,不仅彻底破坏了伊军重要的战略据点,而且使伊拉克的主要炼油厂、石油储存与供应设施几乎全部瘫痪,通往前线的军用物资供给线全部被切断。前线急需的汽油和弹药等物资送不上去,而设在前线的燃料储备也被完全炸毁。伊军的坦克、战车、卡车等机械化装备没有燃料补给几乎失去了机动作战能力而变成了一堆废铁,面对装备精良、空中和地面燃料供应都十分充足的多国部队,只好作“鸟兽散”了。

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海湾战争中,美军一个装甲师日耗燃油94.6万升;参战的8个机械化师和装甲师在100小时的地面战中共消耗燃油3028.3万升。美国官方公布,海湾战争中,每天消耗燃油6813万升。据不完全统计,仅42天的海湾战争就消耗燃油230万吨。石油在现代战争中的角色可见一斑!

每个地方的油价不一样,用自己所在地方的油价乘以9.5再除以一百,就知道一公里多少钱了。

2019年7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9年7月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150元和140元。折升价92#汽油及0#柴油均上调0.12元。

汽车比较通用的计算油耗方法就是加满一箱油,然后把里程表归零,等到油损耗完全之后,计算公里数,然后用加油的升数除以公里数,然后在乘以100就是百公里平均油耗。

这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公式,还算是比较好用,一些车子在磨合一段时间之后平均油耗都下降一些,这也就是车子全靠高速磨练的道理。

扩展资料

油价市场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s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

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现在,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

欧佩克成员国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

例如,在以往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

百度百科-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