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市场价格抓取算法

2.电车能比油车省多少钱

3.油价联动系数怎么算

4.国内油价:这么个换算法,油价能不高吗

5.“删稿”式危机应对,真的有用吗?

石油市场价格抓取算法

油价怎么办_油价算法有问题找谁

由于网站上的石油市场价格历史数据的时间粒度从年一直精确到日,所有的下载靠人工完成是很困难的,而且由于下载到本地之后的表格字段并不规范,所以必须要根据数据库字段的要求对字符串和Excel表格操作,使之规范化后再入库。其难点在于实现石油市场价格的自动抓取完成对数据源的自动下载,数据源的自动更新,与管理平台的无缝链接,以及ActiveX 插件的制作。

5.3.1.1 数据源的自动下载

石油市场价格数据有3个数据源,包括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华尔街日报》(WJS)和中石油(CNPC)的数据。这些数据源皆为互联网上的。针对3个不同的数据源的特点,用远程自动下载及规范化,以及基于正则表达式的网页数据自动抓取两种不同的技术完成。

(1)远程自动下载及规范化

对于美国能源部网站的油价历史数据,通过设计自动下载引擎,完成对其历史油价数据的自动远程下载,按照指定路径保存到本地,并将每次下载的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下载日志表;将下载下来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上载到中心数据库。

(2)基于正则表达式的网页数据自动抓取技术

由于大部分网页数据并没有提供下载的通道,而且油价数据同股价数据一样更新频率很高。因此需要对网站上的数据进行基于正则表达式网页数据自动抓取。华尔街油价数据、美国能源部上的油价、中石油网页上的油价数据,均需要通过正则表达式的网页自动抓取功能来实现。

网页抓取需要解决的问题:

1)得到需要抓取的网页的地址列表(URL);

2)根据网页的地址去请求,得到网页的内容;

3)分析网页(HTM L)的结构,并提取出需要的内容,即使用网页结构化信息抽取技术或元数据集技术。可以使用基于字符串查找定位和基于DOM(Document Object Model)结构的分析;数据抓取结构体系,如图5.27所示。

图5.27 B/S网页抓取结构体系

正则表达式的网页数据自动抓取技术涉及网页源码数据的本地化操作,装载源码数据控件的选择,相关信息源码的抓取,源代码的去行操作,数据中含有超链接和字体变换的HTML标签元素的去除,应用零款断言和截取子字符串等字符串函数的方法来抓取数据以及数据入库这些操作(图5.28)。

图5.28 基于正则表达式的网页信息抓取过程

5.3.1.2 数据源的自动更新

当完成对历史数据的初始化之后,需要设计监控引擎,监控网站数据源的更新情况,以决策是否执行增量下载任务。其监控引擎用实时监控技术以及周期性检测技术。当执行增量下载任务之后,需要对下载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指定的数据源要定格式、定期进行更新。数据源的自动更新,主要依据站点在对数据更新之后系统能及时发现并自动快速地获取更新。从站点上获取更新的手段,涉及数据更新后的更新超链接、按钮变化后的触发网址的变动,分析网址来获得更新等,如:《华尔街日报》的期货油价就是按照将日期写进网址来制作更新的;若是周末或是节日期间网址同样存在只是网页上无相关内容,于是便要考虑此次更新获得的数据是否有效和存在;另外在处理如AJAX 等网址不变的网络站点或者站点的更新不能从网址上得到解释时,使用针对网页的高级字符串操作来获取更新,前述的正则表达式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5.3.1.3 与管理平台的无缝链接

管理平台的功能是要使下载、更新的多个任务按照程式的设计,分配到计算机的几个线程中,通过对线程的调度,达到自动下载和更新的有效管理。为此需要设计审核功能、日志功能、重试次数的阈值,以及开启多个Excel进程的功能。通过审核功能,可以查明自动下载过程中的异常,便于进行人工干预;通过日志功能,可以帮助我们依据日志对任务执行中的错误进行追踪和对出错原因进行判断;通过设置重试次数阈值,可以实现任务执行失败后重试;通过开启多个Excel进程的功能,可以实现EIA的Excel数据自动读取和转换。

5.3.1.4 预测程序ActiveX插件的制作

由于油价预测程序是基于C/S架构开发,要将程序发布到B/S架构必须使用插件技术从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安装预测程序的核心部件,以达到对油价模型更新而不用再单独编写程序的目的,这样就保证了程序的完整性和解决方案之间的良好衔接。

创建ActiveX插件的过程,必须让系统提供一个接口使得插件能够完整地从后台链接到前台。因为工程无法生成tlb文件,没有tlb文件也就意味着注册失败,以及dll文件或ActiveX 控件在客户端无法使用。创建的类就是通过代码的方式将dll文件在客户端注册,生成tlb文件,使得.exe程序能够在B/S体系下进行操作。

电车能比油车省多少钱

每天通勤如果有80km甚至更多,电车一年比油车省个1万块钱,完全有可能的。

金钱成本能差多少

每天80km,一年250个法定工作日,再加上周末到处跑来跑去,差不多25000km了。10到15万的油车,百公里油耗按7个左右算,现在杭州92号油价7.72,算下来一年油钱13500。那同样的价位电车什么,比亚迪秦、零跑C01、埃安S这些,百公里电耗按偏高的15度来算好了,家充电费5毛一度,也算比较贵了,一年电费也只要1875。油费的零头都不一定到。不过家充对大部分朋友来说,有点奢侈,是吧,首先你车位有没有,找不找得到,租不租得着,是不是,人家线能不能拉。如果在外面充的,确实开销更高一点的。

一度电的这个价格,在8毛到1块5左右,按比较高的1块5算,1年电费5600块钱,那不是也省一半的钱。那除了补能开销,当然还要算保养、保险,这个都要的嘛。

油车一般,1年1万km保养一次,家用车保养一次大概450块钱,2.5万km的话,保养2.5次,1125块钱。电车保养简单的,但也不是说完全不用保养,比亚迪海豚举个例子,平摊到每25000km的保养开销,大概是875块钱左右。那每年的保险,电车它会相对贵个500到1000块钱,那这里也按多的1000块钱来算好了。

都加起来,如果你能在家里充电,电车一年能比油车省个1万块钱左右;在外面充电,也能省个6650块。

心情成本能差多少

那除了前面说的用车成本之外,其实我们还有一个东西,叫做心情上的成本。你每天上下班通勤80km,单程40km,你车上待的时间可不算短了。你比如在杭州,单程40km的话,导航预计通行时间一般是在1小时15分钟左右,那你要是长时间待在这个车上,舒适性就更要紧了。电车它没发动机的,这方面就有不少的优势了。电动汽车的整车振动噪声,会比同级别的油车低3到6分贝。

你听起来好像就这么点,是这样的,减少6分贝相当于音量已经减半了,这差别还是挺大了。它不是数学,这算法不一样。

车子更安静了,你堵车也不容易那么烦躁,尤其夏天堵车,油车原地你走走停停,你空调好像接着开,油耗也特别的高。

电车的话堵车,其实还你还省点电了,反正电费也便宜,那我们用起来更从容。

这个其实它不光是钱的问题,是我舒不舒服的问题嘛,对不对。

保值率和电池损耗怎么样

听到这里有些朋友讲了,电车吹的这么好这么划算,保值率、电池损耗你不讲的?那其实这两年,不少电动车的保值率已经上来了,差距和油车缩小了很多。还有电池损耗的问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这些新的“电车三大件”,现在基本上都要求质保8年12万km了。所以说电车用起来最大的问题,倒并不是保值率和电池损耗,关于电车的缺点,什么人不合适,以前我们专门做过的,好处我们不用多讲,对不对。

油价联动系数怎么算

这个算法为:油价联动系数等于相关因素变动量除以油价变动量。

油价联动系数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油价变动对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油价联动系数的计算方法为:油价联动系数=相关因素变动量/油价变动量。

相关因素可以是燃油消费量、交通运输成本、物流成本等,油价联动系数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因为不同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国内油价:这么个换算法,油价能不高吗

真正决定油价的不是原油成本,而是税。中国油价里一半以上是税。如果都不含税,一升汽油中国比美国便宜一元,但是因为中国的税特别多,实际零售价中国比美国还贵一元零售油价不是只考虑国际油价,而是发改委规定还要考虑两桶油的“适当利润”(石油价格个管理办法第八条)。。 美国是除了中东产油国以外油价最便宜的国家了。美国油价便宜有很多原因。一美国原油进价便宜,同样的油美国买的就是比其他国家便宜。至于原因,很好理解,美国天天给中东送,美国大兵死了那么多人能不便宜吗,不听美国的话,就像伊拉克一样,炸回石器时代,而且国际油价由美元结算,美国有石油定价权,这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

二美国给石油公司税收补贴。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不但不交税,还要倒给他们钱,所以最近也发话,威胁石油公司再涨价就要取消补贴,当然只是吓吓他们,这是不可能的,共和党也不可能同意。

三美国是一个严重依赖石油的国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共交通,除了纽约以外,没有地铁、火车之类的,公交车也很少,除了汽车就是飞机了,没车都上不了班。而且不像中国生活那么方便,家门口什么都能买,他们买个菜都要开车,太远了,所以必须保持油价便宜。

美国人收入高,是因为汇率原因,换算成人民币以后当然高了,可是购买力不可能是一样的。美国人均收入税前3.5万美金一年,税后就2000多美金一个月,家庭收入5万美金一年,高吗?在美国也只能够温饱而已.

“删稿”式危机应对,真的有用吗?

近期,关于“非法删稿”获刑的话题备受关注,不少公关从业者在震惊之余,也不得不再次思考:“删稿”式危机应对,真的有用吗?如何才能说服决策者放弃“删稿”的指令?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专门总结过4点关于“删稿”无用的理由:

1.删除的速度和规模,肯定比不过重新发布;

2.等到你完成删除,该看到的人基本也都看到了;

3.删除行为本身,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危机风险源头;

4.删除的投入,完全可以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

总的来说,这些角度的考虑还是能够得到大部分公关人和决策者认可的,毕竟,这都是“皆媒”整体环境下的现实情况。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换个角度看待,就是关于“不实”信息有没有必要去删,以及是否正当合法的疑问与争论。让很多公关人尴尬、为难的是,自身与企业决策者对“不实信息”的界定,存在巨大分歧。常常有企业的决策者对媒体报道中所提及的大部分属实信息无动于衷,却总能很敏锐地找出一两句话、个别数字,甚至是某些用词的“不实”、逻辑上的“不严谨”,并为之大为光火、大动干戈,进而习惯地指令公关团队“处理”。至于处理的方式,要求媒体改稿、撤稿、致歉,发律师函、威胁诉讼等等,不一而足。

在我看来,正是这种“洁癖”在背后驱动着“删稿”式危机应对的灰色空间。殊不知,任何企业都不是十足完美的,媒体不会只报道企业优秀的一面。企业存在的问题,不会因为媒体报道或者不报道而被掩盖或消失,更不会因为媒体报道的稿子被删除而被掩盖或消失。

更糟糕的是,不少企业决策者还有公关人士忽略了,算法应用普及于媒体内容分发带来的变化。我将这个现象比喻为“内容黑洞”,也是新加入到“删稿”无用理由中的第5点: “你所删除的,也许只是你自己‘看’不到了,网民能看到的,其实更多了。 ”也就是说,当企业公关用尽各种合法或者不合法的手段、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删除的某条所谓的“负面”,其实网民的阅读习惯已经被“记忆”,因而更多同类或相关的内容,会一股脑儿地推送到他们的手机屏幕上。那么,删稿的意义,只不过继续演绎现代版的“掩耳盗铃”罢了。

除了“内容黑洞”,我还总结了另外三种“黑洞”现象, 分别是“技术黑洞”、“价值黑洞”和“节点黑洞”。 所谓“技术黑洞”是指舆情监测受法律和道德约束而无法触达的自媒体空间、各种群……比如某地产公司先是“买断”了某本与之有关的著作,后是一篇由其即将离任高管吐槽引发的文章链接“找不到”了,实际上,著作的电子版和文章的截图,在各种群广泛流传。而“价值黑洞”主要是指内容所携带的价值观争议,这是语义的多元特征与人的主观表达共同作用形成的,它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内容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态度。比如盒马鲜生丢弃临期食物,有一部分认为这是浪费,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是企业守法负责的表现,不同的企业对类似争论的态度与反应,是不尽相同的,试图取删稿来“扑灭”质疑声音的不在少数。如果真这么去做了,结果恐怕争论就会演变为集中的“火力”。至于“节点黑洞”,侧重于关注企业内部及利益相关方不同节点的协同沟通。比如前些日子有个企业因有员工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而被媒体报道,该企业认为媒体报道不属实,想以声明加沟通函的方式要求媒体撤下报道。我向该企业表达了非常坚定的反对意见并提醒他们,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的同时,开展内部员工和家属沟通是更为紧急和重要的,其次是准备统一的口径以回应其他媒体的访。这个实例折射出很多企业内部,特别是决策者们公关意识的缺失。

写到这里,必须要强调和正视一点,无论找到多少理由,说服决策者放弃“删稿”的指令,并不是目的,而是要有进一步及时准确的危机分析、研判和应对策略给到决策者,切实帮助解决公关危机,才是更重要的。具体到操作层面的方法选择与尺度把握, 很显然,沟通才是正道; 也只有沟通,才是公关的本源价值与长线生命力。